在中国科幻=大刘

作者: 黑色玫瑰d | 来源:发表于2018-12-07 05:40 被阅读221次

科幻是心灵的释放和精神的延展。

在中国科幻=大刘

柴米油盐之外,尚有一片超脱的两类世界。这个世界就在你周围,唯一需要的,是你主观的能动。它既可以是科幻,也可以是艺术,还可以两者兼具,看你用什么样的尺度去感受它。

科普不只是灌输,它是一片沃土,以最简单朴素的方式充当孕育者,而科幻是沃土中的一粒种子,萌生出美丽绚烂的花朵,使人心驰神往浮想联翩。没有生命,土地便成了荒漠;离开土地,种子只能将美丽蜷缩在种皮里,暗自叹息。

遥想数万年前,人类的先祖在黑暗的洞穴中举起火把,张大惊恐的眼睛,满含期待的探索前行。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对生存权力的执着是支持探索的原动力,现今的地球人类已经把目光投向同样黑暗无尽的宇宙,而科幻本身就好像当代的神话传说一般,继续指引我们探索前行!

写文章实际上是释放思想,这是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所以很多文学家的处女作就是其创作高峰,原因就在于他在一开始就把所有的思想释放完毕了,后期如果没有新的思想产生,那么就只是简单的重复或磨炼技巧而已,从价值上来说往往还及不上前期那些稍显稚嫩、缺乏技巧的作品。

对于一个理科男来说,人文关怀本来也不是他的长处,能把文字整理通顺,直白地表达出意思就很可以了,其他的都是奢求。大刘写的书虽然大多发生在地球,但他用的尺度却经常是宇宙的尺度。在这样的尺度下,地球渺小的就像高清液晶屏幕上的一个像素,谁还会关心区区一个像素是如何爱恨情仇的吗?我们想要看的是由千万个像素展现出的宏大画卷。视角太过狭小的话,我们容易陷入细节而看不到整体,那就成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但纵观整个科幻世界,包括阿西莫夫、克拉克、海因莱因这样的大师,也没有留下特别鲜明的人物形象。让人记住的仍然是太空深处的黑暗,机器智能的反思,灵魂出壳的火星来客。因为科幻是宏观叙事,是光年尺度下的宇宙审美。大家关注的是一个族群的命运,是一个星系的发展,是统一的数学规律本身。在他们心中,个体已经被族群所代替,族群就是个体。

   

相关文章

  • 在中国科幻=大刘

    科幻是心灵的释放和精神的延展。 柴米油盐之外,尚有一片超脱的两类世界。这个世界就在你周围,唯一需要的,是你主观的能...

  • 在中国科幻=大刘《时间移民》

    刘慈欣的科幻为什么让人觉得特别呢? 因为他是舍得让人类灭绝无数次的 而一般故事都以拯救人类为结局。 《时间移民》的...

  • 《三体》的缺点是什么?

    很早以前看过这套书,那时候大刘还只是在科幻界有名,没有火到今天谈中国科幻必谈大刘的地步。有朋友私信问《三体》有什么...

  • 科幻和奇幻到底有什么区别?

    近日大刘的《三体》勇夺雨果奖,这是中国科幻界开天辟地的大事,必将大大增强科幻在国内的影响力。 提到科幻,就不得不提...

  • 刘慈欣科幻导读系列之一

     刘慈欣是谁?对于科幻圈的资深科幻迷们,这个自然不用介绍,他们亲切的称呼科幻作家刘慈欣为大刘。 他是中国科幻界的N...

  • 《三体》有感

    最近我拜读了大刘(刘慈欣)的跨越性科幻作品《三体》。 这是一本带动中国科幻文学发展的作品,获得过科幻最高奖——雨果...

  • 流浪地球

    《流浪地球》确实让人振奋,代表中国终于开启硬科幻电影时代的到来。大刘用文字将中国科幻带入世界级水平,可又有多少人扼...

  • 《W-两个世界》算不算科幻?

    近日,继大刘之后中国再次斩获国际级科幻文学大奖,80后女科幻作家郝景芳凭借《北京折叠》荣获2016年“雨果奖”最佳...

  • 不读《三体》,你也应该知道的几个概念

    2015年,中国科幻作家刘慈欣(我们的大刘)的长篇小说《三体》获得雨果奖——科幻作品界的诺贝尔奖,作为非英语作家的...

  • 流浪的不是地球,而是无依无靠的现世主义灵魂-《流浪地球》观后

    大年初一,人称大刘的刘慈欣成作多年的《流浪地球》终于被搬上大荧幕,因为它的上映,2019年被冠以中国科幻元年。 在...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在中国科幻=大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lhnc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