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之前认识的瑜伽老师隔空练习瑜伽的时候,猫牛式,原本应该的后背拱起,尾骨内卷,但是瑜伽老师的口令中只是说要后背拱起,并没有告诉我要尾骨内卷,我后来问她原因的时候,她给我的回复是,现在很多的瑜伽大咖都提倡不要卷尾骨了,人类都是按照腰椎的弧度和低谷的直线而设计的。
不过这个说法现在分为两种派别,一种认为瑜伽的练习中真的不需要卷什么尾骨,但是另外一种依旧觉得还是要卷尾骨。
那么到底应不应该卷尾骨呢?我又翻开了运动解剖学,对人体的腰椎的部分简单的了解了一下,得出的结论,需不需要卷尾骨,其实要看具体的情况。
为什么这么说呢?
其实大多数人的腰椎其实都是有一个弧度的,当然,除非你是天生的奇葩,再地球引力的作用之下,重量能够在腰椎和其他连带的人体结构上合理地分布,这就注定了人的腰椎需要一个完全的弧度,只是有的人的弧度会小一点,有的人的弧度会小一点,而这个弧度就和我们经常说的骨盆前倾有很大的关系。
我们可以试一下这样一个练习,站直的时候把手放在自己的胯部,然后脑补一下这个时候你端着一桶水,吸气的时候,把这个桶向前,看看这个桶能倾斜多少,呼气的时候,桶往后,把水倒在我们的正后方,看看这个时候的桶倾斜多少,这个桶向前倾和向后倾的角度其实就是在评估你个人的骨盆前倾和后倾的能力,骨盆前倾或者后倾的能力因人而异,有的人就好像一根木头一样,骨盆根部无法前倾,有些人则是像煮熟了的面条一样,骨盆很灵活,前倾后倾的弧度都比较大,当然这两种都是很极端的,骨盆其实就像人体的其他部分一样,我们追求的是既要有灵活性,但是又不能失去稳定。
在瑜伽的练习中我们经常用两种方法来调整骨盆和腰椎的相对位置,一种就是我们经常做的卷尾骨,还有一种也是大部分女性同胞用过的:束身衣。
首先说一下卷尾骨
卷尾古其实就是用收腹的方式来把骨盆的上方向后带动,这样就能做出尾骨向下卷的动作,其实经常做尾骨向下卷的练习可以帮助我们培养骨盆位置的意识,最为典型的练习就是我们在开头说的猫牛式,拱背呼气,然后把腹部收紧肚脐贴像后,这样就出现了尾骨内卷的。
但是在练习中我们也要逐渐锻炼我们自己对骨盆的意识:
整个过程中感觉到骨盆在移动,然后用渐进收腹的方式来带动骨盆移动而不动收紧臀肌来移动骨盆。
再去感觉身体前侧肌肉和后侧肌肉的关系,比如前侧肌肉收缩,后侧肌肉拉伸,或者是前侧肌肉拉伸,后侧肌肉收缩,练习的时候通过每次呼气收腹多一点,吸气的时候不要松开。
束身衣
我们可能再电视中见过欧洲古代的妇女穿的那种束身衣,可能也有女性因为腹部脂肪太多,然后穿束身衣的方式来让自己穿起来苗条一些,瑜伽中我们用的方式其实和这个束身衣的感觉其实差不多,就是不仅仅腹部的前侧向内收,腰的两侧也会向内收,这样不会给骨盆和腰椎的位置带来明显的变化,而且要把腰整个一圈向内收的感觉,只有这样才能包子吃背部的自然形状,创造对腰椎的有效的支撑。
当然,我们也会用卷尾骨的方式来改善腰椎的过分弯曲,但是有的时候会矫枉过正,让腰椎失去原有的弧度,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多学习怎么去找到束身衣的感觉来创造核心的稳定,有了核心的稳定,我们就更合理的照顾到骨盆的位置,腰椎的弧度是天然生成的,我们腰用瑜伽练习的方式去稳定腰椎的曲线,有意识地学习束身衣就能更好的帮助我们调整骨盆的位置
文章最早发表在公众号说瑜伽,关注我,每天分享更多瑜伽知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