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读书
重见六韬:从书名说起

重见六韬:从书名说起

作者: 花露柳风 | 来源:发表于2022-10-17 18:02 被阅读0次

明清刊本《庄子》,其“杂篇”,有“徐无鬼”一文,说女商请来徐无鬼,给魏武侯解心宽,奏效了。女商曰:“先生独何以说吾君乎?吾所以说吾君者,横说之则以诗、书、礼、乐,从说之则以金板、六弢……”

魏武侯,三家分晋后,第二代魏国君,好战逞强,争夺地盘。女商,猜为吴起,为寻君开心,横说文,纵说武,倒不如徐无鬼讲相狗、相马。从中,始见于《六弢》。

那么,何以变称《六韬》?乾隆钦定四库全书,有“《六韬》提要”,这样说:“《汉书•艺文志》兵家不着录,惟儒家有‘周史《六弢》六篇’。班固自注,曰‘惠襄之间,或曰显王时,或曰孔子问焉’。则《六弢》别为一书。颜师古注,以今之《六韬》当之,毋亦因陆德明之说,而牵合附会欤。《三国志•先主传》注,始称:‘闲暇历观诸子及《六韬》、《商君书》,益人意志。’”

可见,清朝官方查证,变称《六韬》,发端于东晋裴松之注《三国志》,而出自刘备敕后主遗诏。

由此,带出一个问题。今所见《淮南子》,有一句话,“故通许由之意,金縢、豹韬废矣”。并且,东汉高诱注之,亦为“韬”字。这不早于《三国志》吗?

高诱讲,《淮南子》原名《鸿烈》,“光禄大夫刘向校定撰具,名之《淮南》”。他当知班固《汉书•艺文志》源自刘向《别录》,所注一定是“弢”字。可以肯定,《淮南子》传本,与《六弢》传本一样,被后人变作“韬”字了。

唐朝,魏徵、颜师古等人编纂《隋书》。其“经籍志”,列明:“太公《六韬》五卷,太公《阴谋》一卷,太公《阴符钤录》一卷,太公《金匮》二卷,太公《兵法》二卷……”

这说明什么?《汉书•艺文志》单列有《太公》一书,原话:“《太公》二百三十七篇(谋八十一篇,言七十一篇,兵八十五篇)”。显然,“三国”至隋朝之间,《太公》被拆散,而成多种单行本,《六韬》混同其中。于是乎,“太公《六韬》”,顶替“周史《六弢》,流传下来了。

相关文章

  • 重见六韬:从书名说起

    明清刊本《庄子》,其“杂篇”,有“徐无鬼”一文,说女商请来徐无鬼,给魏武侯解心宽,奏效了。女商曰:“先生独何以说吾...

  • 重见六韬:目录

    序 文师第一 文弢 尚政第二,盈虚第三,国务第四,治国第五,上贤第六,举贤第七,利人第八,趋舍第九,礼仪第十,大失...

  • 重见六韬:校正本

    先秦本子传到西汉,形成两种传本。直到北宋,两种传本合而为一。 银雀山《六韬》简,敦煌写卷《六韬》,所见其章节标题,...

  • 重见六韬:初始本

    怎么复制先秦传本?基于已有史料,分作三步,也就是递次形成:初始本、修订本、校正本。 这里,讲第一步。将《太平御览》...

  • 重见六韬:盈虚第三

    文王问太公望,曰:“于乎(751)!天下熙熙,一盈一虚,一乱一治,其所以然者,何也?其君贤不肖不等乎?其天时变化自...

  • 重见六韬:触及先秦本子

    银雀山《六韬》简,存有“葆启”的章名,及其残句,如下: 简738:三年而天下垂归之□□ 简739:曰:吾闻宿善者不...

  • 重见六韬:国务第四

    文王问太公望,曰:“为国之务果,何也?” 太公望曰(1138):“爱民而已。” 文王曰:“爱民奈何?” 太公望曰:...

  • 重见六韬:敦煌手抄残卷

    1900年,莫高窟惊现藏经洞。所藏书卷,最早为西凉建初二年(东晋时期)抄写的《十诵比丘戒本》,最晚是北宋咸平五年撰...

  • 重见六韬:上溯唐朝传本

    北宋千卷《太平御览》,从形式到内容,沿用唐高祖武德年间、欧阳询等人奉诏编纂的百卷《艺文类聚》。于是乎,后人将此种体...

  • 重见六韬:修订本

    复制先秦传本,进入第二步,也就是将“初始本”,转化为“修订本”。 首先,篇章整合。敦煌写卷《六韬》,其前面12个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重见六韬:从书名说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lmoo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