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学校学习方式的误区

学校学习方式的误区

作者: 平安andrew | 来源:发表于2019-02-20 19:54 被阅读0次

一提到学习,很容易想到的方法就是,那一本书,才头到尾看一遍,写一本读书笔记。最好能有测试题,进行一些测试。这是我们从小所受学校教育培训出来的学习方式。这种方式用于应付考试,可能是有效的。当我们离开学校,这种学习方式可会在有些方面失效。
对于信息类知识学习,应付各类晋级考试,职称考试,这种方法可能是有效的。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对于比如影响力、专注力、和周围人的协调沟通能力的学习,此种方法等就失去了效用。尽管此类书籍买了一本又一本,书也看过了。可是在实际中还是没有进展,或是进步微小。
这类致用类知识的学习,理论上应该更容易学会。因为这类知识更侧重于应用。实际情况是学习的时候很有感触,等到用时想不起来了。学和用在时间上是岔开的,不能结合起来。
如何才能达到“学以致用”呢?


带着问题去学
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当我们遇见问题时,就是我们学习的机会。
首先经过提炼和总结,把遇见的问题写下来。然后围绕这个问题,找到相关书籍。尽可能多找几本。因为知识是有适用边界的。不同的作者,不同的背景,会有不同的解决方案。把这些书都浏览一遍,根据书中的知识,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先制订一个解决方案进行实施。再根据事情的进展和反馈,不断调整方案。确定方案--实施---反馈---调整方案---实施---反馈--,如此循环达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由于最初的思维不够深入,我们不能真正认识到问题的本质。不过没有关系,重要的是行动起来。随着不断实施和调整方案,思维能力会得到提升。逐渐就会摆脱原来固有的解决问题思维模式,形成新的科学的思维模式。
结合过往实际经验,用知识模拟场景的学习
作为成人,我们拥有的比较大的资源就是有很多过往经验。把知识和自己的过往经验进行结合,运用模拟场景的力量达到较好的学习目的。
知识都有适用场景和应用边界。当学习到一个新知,需要暂停一下。回忆一下,自己有没有经历过,或者是看到过,甚至是听到过类似的场景。在当时场景下,最后的处理结果。同样的场景,在对照书上的处理方法和结果。就会有一种切身的感受,就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接下来最重要的是,模拟一个场景,把自己代入场景,根据所学知识,像演戏一样,在自己大脑中把知识运用一遍。如果能加上语言和肢体动作,再能有配角配合,那就最好了。加上了语言、声音和身体的配合,对于知识的记忆和运用,会更娴熟。当我们现实中遇见类似场景,大脑马上会调用已有的存储信息,达到使用知识的目地。
为什么大家都觉得学英语很难?都知道在国外,英语环境下很快就会说英语了。就是缺少实际用的机会。用过一遍,胜过学习十遍。最仅比较流行的“看电影学英语”,就是模拟场景下,同时利用声音、视觉、情绪学英语,提高学习效果。如果自己能把电影人物演一遍,学英语的效果可能更好。
学和用结合,才是更好的学习方法。如果没有实际生活中缺乏用的机会,那就创在机会用,甚至模拟现实,提供使用知识机会。


对于这类致用类知识,应用是最好的学习方法。这是学校教育模式下,造成了我们对于应用的缺失。离开学校,我们更多面临的是学了东西马上能用,或者是需要用什么就学什么,没有那么多的理论准备时间。
但是,对于信息类知识,比如考证、晋级等,通常还是看书,刷题,不断重复。通过机械的重复,达到效果。可是,也有学霸型的人,用1年时间能学完别人4年的课程。如此看来,也许我们的大脑也有很强的可塑性,原来的那些固有的经验都需要重新审视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校学习方式的误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lrhy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