淠水岸边的村庄(第一部之1)

作者: 曲赣江 | 来源:发表于2018-10-17 10:59 被阅读86次

                                1                             

        天气转凉時,小圩的四毛进了趟皋城。年轻时白皙的脸庞,现今黝黑、形销骨瘦,活脱一个皮包骨。初冬里贴身一件单衣,外罩一件黑色旧茄克,胸前突兀地系了条大红领带,异常扎眼。

        在安徽的西部,就是在近代革命战争史上浓墨重彩了一笔的大别山。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批水利枢纽工程佛梅响水电站,坐落在其间。水库的建成形成了新的三大水系:淠河、史河及杭埠河,又称淠史杭。其中淠河流经小城,一路辗转蜿蜒向北,在小城形成很大的冲击沙滩。到了六十年代早期,兴修水利,新辟一条淠河,只是没有沙,更多地是黄土 。两条淠河,一西一东,一沙石一黄土,分别被称为老淠河和新淠河,不同的是,老河流经皖中,最终汇入淮河,而新河直到皖中,不入淮。新河流经小城時轻轻那么一绕,形成了新河在东老河在西的半包围,把个小小的城池紧紧地簇拥在其间,就像一个小家碧玉,毓秀钟灵。

        老淠河在当地人的称谓中又叫老沙河。流经小城,一路向北,约三十里,到了一个叫鲍兴集的地方,转向向西,由此在鲍兴小圩和新安冯庄之间,形成一片巨大的冲击沙滩,白昼里沙鸥翔集,波光鳞鳞,傍晚時落日余晖,野渡安逸,两岸人家鸡犬相闻,互有往来,很恬静。鲍兴集向西北约三、四里光景,即是小圩,一个村落,也是四毛的生养之地。

        四毛不姓毛,姓鲍,鲍姓是小圩乃至整个淠水流域的大姓,由来已久,修有族谱诸事,以"红俊家传远丙”等字嵌于姓名中,标明辈份,四毛是传字辈。鲍姓是大姓,自然与冯王黄沈诸姓开亲,于是除了亲家,还有姑舅表、姨表等等,乡邻之间,河道两岸,多多少少都沾着亲带着故,最不济也是九拐十八弯的表亲,至于是否相识相熟,全看各人手中活计知名度和活跃程度,但有一点,打断骨头连着筋,谁也不会把事做绝。天在看,人在做。四毛的生存土壤由此而垫定。

        四毛,乡邻并不称为四毛,通常称呼为"毛子”。四毛的家世也独特,其父是其母父家的长工。长工者,在解放前乡村,因为无地无生计来源,受雇于地主富农家,栖身在大户家落扛长活,插秧种田,别无所长。但其父也是奇了,一介长工,骨骼清奇,面目清秀,兼有无师自通,识得二、三字体,领略当時家河万里根本的敏锐,所以,当初其父,被日本兵(又或同为国人,为日本人所驱使的高丽人或东北人)所抓壮丁时,一時兴起,格杀数人,缴获尉官东洋刀一把,逃脱出来。

    国共决裂时,刘邓挺进大别山,半壁江山渐稳,身为长工奴仆,别为所恋,一心跟着共产党,打土豪分四地,样样走在前头,先是入了共产党,后来成为村乡书记。打土豪分田地,对于其父的个人生活也有冲击,这时其父并不少小,奔着统一战线,娶了四毛的母亲一一当初长工时,那家李姓大地主唯一的闺女,一手刺绣名闻乡里,也算独步一方。二人却未多话,惟一共鸣旨在生儿育女。到了四毛出生时,乡已改名为人民公社,书记忙于時务,行止皆在公务,少问家事。幸得已育有一女一子,女儿家因母贫病,又为一家儿女之首,自然担起护幼觅食之重,上树掏鸟,下河捕鱼,养弟护母,无不殚精竭虑。那时不知节育,旨在发展人口,四毛的姐姐以幼小肩膀替父母承担起养儿育女的重任。皖西的重男轻女,历来让我憎恶恶心,这是一点。

    四毛就在这当口儿降落,生是其母生,养是其姐养。四毛其实不是不是四毛,约略老五,乳名中国,取新中国之意。其父给大男娃取名柿子,后来一想,不对,要紧跟形势,遂给以后的孩子取名新国、中国、国国,并非按辈份排列。上有一姐一兄,兄少,小于大姐许多,不喜学习,常躲于柿子树上逃课,因是书记的孩子,老师又不好说啥,常在课前四周呼唤一遭,久而久之,大柿子替代了乳名。

        四毛排行老四或老五,其实名列四、五,只是老三和老四幼年夭折,皖西乡村又不拿女孩儿当人,便顺理成章晋升为二毛,独一份儿。二毛之所以成长为四毛,缘于其母一一当年那个大家闺秀,一手好刺绣,嫁了个长工后,又是个不沾家的,贫病交加,染上了肺结核和哮喘,又因了四毛太费,毛手毛脚,出了家门即如脱缰野马似的不见踪影,常被患了结核老娘扯着喉气村前屋后的"死毛子死毛子……”这样一喊,加上头发因为营养不良也是稀少,稀毛便被演绎成了四毛。

        四毛其实是苦孩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淠水岸边的村庄(第一部之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mmlz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