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红楼梦》第十一回,还是先来回顾一下本回的主要内容:
宁国府贾珍给父亲贾敬办寿宴,但是他本尊却没到寿宴现场。荣国府那边,大老爷、二老爷,还有王夫人、邢夫人、凤姐、宝玉等都前来贺寿,宁国府安排了唱戏的节目,寿星不在也不影响大家聚在一起乐呵。后来凤姐和宝玉去看望了秦可卿,宝玉正眼瞅着那《海棠春睡图》并那秦太虚写的“那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笼人是酒香”的对联,不觉想起在这里睡晌觉梦到“太虚幻境”的事来。正自出神,听得秦氏说了这些话,如万箭攒心,眼泪不知不觉就流下来了。凤姐担心宝玉这样哭哭啼啼的样子影响可卿的心情,于是找了个借口让贾蓉把他给带出去了。
宝玉走后,凤姐又和可卿深谈了很久才离开。离开可卿那里,凤姐在园中散步时,遇到了贾瑞,没想到他尽然用言辞挑逗想调戏凤姐,可是凤姐是精明之人,表面上还是笑脸迎合,内心却是十分恼怒。次日,仍是众族人等闹了一日,此后凤姐儿不时亲自来看秦氏,秦氏也有几日好些,也有几日仍是那样,贾珍、尤氏、贾蓉好不焦心。凤姐回家后听平儿说贾瑞要来请安,知其用意,准备用计收拾他。
这一回中的内容主要有三条线索,概括地说,分别是:“庆寿辰”、“探病人”、“起淫心”,下面我们分别来描述。
一场没有寿星参加的奇怪寿宴
从回目上看,这一回首先是围绕宁国府“大老爷”贾敬的寿辰而展开的庆寿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迎来送往。
我们知道《红楼梦》中有多次着重写人物寿辰(生日)的情节,不过这一回的寿宴却与众不同,因为这是一场没有寿星参加的寿宴,你们说奇怪不奇怪?
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为什么办寿宴却没有寿星呢?
说到这里,我们就必须先来说说这个寿星贾敬了。
贾敬贾敬是前科进士,原本是袭了官位在身的,然而不知道从何时起,因为什么,他将官位让给儿子贾珍袭了,自己则一味的好道,只爱烧丹炼汞,终日“与道士们胡纒”,家中的大小所有事务一概不闻不问,即使寿诞之日也不肯回家。所以,这个人虽有似无,几乎可以说他是一个活着的死人了,似乎他已经不再属于贾府了,只有寺庙才是他真正的家。
我们再联系一下第五回的《红楼梦曲·好事终》里有:“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一句,意思大概是说,儿孙不能继承祖业。
我们推测大概就是从贾敬开始的,所以贾府的败落首先归罪于宁国府。
贾敬放着好好的祖业不继承,家事不管理,也就算了,就连自己的寿宴也不出席,仿佛真的已成仙,不识人家烟火了似的。
但是,宁国府以贾珍为首的众人,依然要处理好寿宴这件“重大事项”,所有的程序还是得按规矩走,一样都不能少。所以在贾敬一再拒绝的情况下,贾珍还是派贾蓉带着仆人将上等可吃的东西,稀奇些的果品,装了十六大捧盒送去孝敬他,还在家里率领合家都朝上行了礼。尤氏也按照贾珍的旨意,吩咐预备了两日的宴席,还吩咐叫了戏班来表演。
宁国府根据礼节和场面的需要,请了一众老爷、太太、奶奶、少爷等,又有南安郡王、东平郡王、西宁郡王、北静郡王等都差人持了名帖、送来寿礼。这些表面看起来各种“孝义礼节”都十分堂皇,参宴和差贴前来祝贺的嘉宾阵容那也是相当豪华。然而,这庆寿不过是用来请客应酬的一个由头;亲戚们来,有的也只是图个好玩的热闹,不过是听听曲儿,看看戏,逛逛景儿而已。
也因此,我们把它称作一场没有寿星参加的奇怪寿宴。
宝玉、凤姐探可卿
上一回书中借着张先生之口,我们已经了解了秦可卿的病。到这回时,病情可是日见严重了,以至于凤姐不禁感叹: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并忍不住说出秦氏“这个年纪倘或就因这个病怎么样了,人还活着有什么趣儿”的悲观话来。而且等到凤姐与宝玉前来看望,言语间,秦氏也说出“任凭神仙也罢,治得病治不得命。我知道我这病不过是挨日子”罢了。宝玉更是不争气地哭了,于是凤姐让贾蓉把他带出去了。
值得注意的是,从文字叙述来看,凤姐与秦氏,不管是性格或是行事风格都相差甚远,然而不知什么缘故,这两个人的亲密关系却与别人不一般,所以,待人们都离开以后,二人“又低低的说了许多衷肠话儿”……
从这天往后,凤姐就总来宁府看望秦氏。贾母也惦记着秦氏的病情,还特意让人送去枣泥馅的山药糕。说话间时令已经到了冬至,一般逢这种重要节气,对于病人不是关也是坎儿。贾母、王夫人、凤姐更是差人日日去看望。听到病情不见好转,贾母不禁说:“好个孩子,要是有些原故,可不叫人疼死?”又嘱咐凤姐,过了初二,再去看看。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给贾敬祝寿那回,探望完可卿,借着凤姐的眼睛,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美景。这种大量篇幅且如此细致的景物描写,在整部《红楼梦》中都很罕见,我也和文友们就此段探讨了很久,今天试着来分析一下:
黄花满地,白柳横坡。小桥通若耶之溪,曲径接天台之路。石中清流滴滴,篱落飘香;树头红叶翩翩,疏林如画。西风乍紧,犹听莺啼;暖日常暄,又添蛩语。遥望东南,建几处依山之榭;近观西北,结三间临水之轩。笙簧盈座,别有幽情;罗绮穿林,倍添韵致。
首先,这是一段充满诗情画意而又别具弦外之音的骈文,出现在第十一回凤姐到宁国府庆寿辰、探视了秦可卿的病之后,贾瑞调戏凤姐之前。
当时,“凤姐儿带领跟来的婆子丫头并宁府的媳妇婆子们,从里头绕进园子的便门来”,于是作者用“但只见”领起,对这座宁国府会芳园的秋景进行了独具匠心、含蕴幽微的描写。
这首骈文,乍一看描写的都是优美的景物,就连里边的建筑描写也是别具一格。让我们感觉到这样的景致,就连在见过大世面的凤姐眼中,那也是极美的。
作者用“黄花满地,白柳横坡”起笔,先写满目之所见,处处是花黄柳白、色彩明丽的景色。“黄花”大概就是菊花了;菊花秋开,秋令在金,故称黄花;“白柳”大致就是柳树了,这时可能已经开始飘柳絮了,所以是白柳。这里的“白柳”与“黄花”是对仗,也是对比,这两句点明了时令在秋的同时,又毫不经意地点染了宁国府富丽的风光,展现了“花柳繁华地”的景象。
紧接着,以“小桥”、“曲径”二句,明写会芳园小桥流水、曲径通幽的胜景,其幽美别致,非同一般。
需要了解的是,这里有两个典故。
“若耶之溪”,即指若耶溪,在今浙江绍兴之南,传说春秋时越国的美女西施曾在这里浣纱。
“天台之路”暗指到天台山遇仙之路,传说汉代刘晨、阮肇曾入浙江天台山采药,遇到两个仙女留住半年。
这两个典故写的都是封建时代著名的风流故事,之所以用在这儿,表面是在形容园子里小桥之下明净的溪水、曲曲折折绕着假山的小路,是多么美好迷人,烘托出“温柔富贵乡”之非同常境。
因为骈文讲究对仗,明着是在着力铺叙“凤姐一步步走来”的行踪;暗中却以“通若耶之溪”,“接天台之路”,对这个封建大家庭的生活糜烂、道德败坏进行了强烈的讽刺和无情的鞭挞。
在写完小桥流水、曲径通幽之后,再用“石中清流激湍,篱落飘香;树头红叶翩翻,疏林如画……”仍然以凤姐“看园中的景致”为线索,极力渲染园中的美好景色,花叶相映,动静交织,显出“花园子里面树木山石,也还都有蓊蔚洇润之气”。同时用清流、菊香,红叶、疏林,继续点明秋天的时令而开启下文。
“西风乍紧,初罢莺啼;暖日当暄,又添蛩语。”此联紧承上联对园中植物香色的描写,递转到对园中动物形声的摹画。上句写西来秋风刚刚紧吹之际,莺儿清脆的啼啭声开始停息;下句写和煦阳光正在温暖之时,蟋蟀唧唧的鸣叫声又已响起。这两句既写凤姐观赏的实景,又含隐约象征的语意。当时,宁国府中正在为贾敬的寿辰大摆宴席,热闹非凡,整个家族似乎还处于“烈火烹油”、“暖日当喧”之境,但是“西风乍紧”,已经面临“黄花满地”、“又添蛩语”的初秋。作者以此曲笔暗示:这个“钟鸣鼎食之家”的眼下繁华,正象寒冬前的秋景一样,即将西风萧瑟、落叶飘零,“不比先时的光景”了。
作者在描绘会芳园这么多的自然景色之后,笔势一转,再去勾画园中的精妙建筑:“遥望东南,建几处依山之榭;纵观西北,结三间临山之轩。”
建筑已是如此的巧夺天工,而能使凤姐“一步步行来赞赏”的,恐怕更在于“笙簧盈耳,别有幽情;罗绮穿林,倍添韵致”了。凤姐是一个喜欢热闹繁华、醉心金钱权势的人物,她对自然美色的“赞赏”,也总着眼于能体现出“富贵”气象来,所以当她听到满耳都是梨园女子“吹笙鼓簧”的奏乐之声,看到穿着绫罗彩绸的丫鬟使女们在林中穿梭而过的繁华之状,当然就感到另有一番深远的情调,越发增添韵味情趣了。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描写会芳园的匠心:他不仅把“花柳繁华地”绘声绘色地摹绘得让人想其盛况,如临其境,而且把“温柔富贵乡”穷形极相地刻画得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这既符合凤姐的赏鉴角度,又以“幽情”、“韵致”引起了贾瑞“猛然从假山石后走过来”进行调戏的情节,大笔勾勒地预示了这个封建大家族由“暖日当暄”转入“西风乍紧”的全部腐朽衰败的前景,的确是蕴藉含蓄,恰到好处的结笔。
至此,我个人理解,会芳园的这些美好外景,恰恰与贾府丑恶的内幕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和深刻的反差。而曹雪芹以其暗示艳情的景语寄寓其讽谕的底蕴,也就洞若观火了。
后来,当王熙凤还沉醉在美景之中,没想到却碰上了躲在假山后的贾瑞,顿时破坏了她欣赏美景的雅兴。接着作者就描写“毒设相思局”的丑事,对古代大家庭的生活糜烂、道德败坏作了无情的暴露。可见,接天台之路并非真的通天之路,涧流清溪也不过是臭水泥潭罢了。
也许作者是想提醒我们:不要被眼睛所看到的东西所迷惑,要透过现象去看事物的本质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