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之前说要整合一下我们做出来的效果,我已经弄完了,首先别的不说,工程量比我预想的要多的多,而且踩了不少的坑,尤其是canvas.clipRect的使用上出现了一点问题,所以想趁着下班前简单的写一下对这个api新的理解和使用心得。
正文#
拿出之前的代码: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onDraw(Canvas canvas) {
if (mRectF == null) {
mRectF = new RectF();
}
// 判断宽高
int width = getWidth();
int height = getHeight();
int paddingLR = width - mCurrentPadding * 2 < minSize ? (width - minSize) / 2 : mCurrentPadding;
int paddingTB = height - mCurrentPadding * 2 < minSize ? (height - minSize) / 2 : mCurrentPadding;
mRectF.set(paddingLR, paddingTB, getWidth() - paddingLR, getHeight() - paddingTB);
// 开始画后面的背景
mPaint.setColor(mPaintColor);
// 这里我们使用了clipRect
canvas.clipRect(mRectF);
canvas.drawRoundRect(mRectF, mRadius, mRadius, mPaint);
// 这里是画文字的部分,我们不管
super.onDraw(canvas);
}
这个canvas.clipRect()真的有作用吗?在我整合效果的时候,我突然产生了怀疑:
我已经设置了我想要的绘制的RectF区域,我再去裁剪这个区域,有意义吗?明显是多此一举啊。
带着怀疑我注释掉了这行代码,果然效果没有发生一点变化。
但是我们的理解肯定是没有问题的,应该是使用场景发生了问题,于是我又写了一个非常简单的demo:
public class TestView extends View {
private Paint mPaint;
public TestView(Context context, @Nullable AttributeSet attrs) {
super(context, attrs);
mPaint = new Paint(Paint.ANTI_ALIAS_FLAG);
}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onDraw(Canvas canvas) {
super.onDraw(canvas);
RectF rectF = new RectF(50, 50, getWidth() - 50, getHeight() - 50);
canvas.clipRect(rectF);
canvas.drawBitmap(BitmapFactory.decodeResource(getResources(), R.mipmap.ic_launcher), 0, 0, mPaint);
}
}
我设置要裁剪的区域是从边缘伸缩50个像素,之后图片从left=0, top = 0,开始画,那么猜测可能会是两种效果:
1、left=0, top=0是根据canvas的大小算的,所以只会画出Bitmap的中间部分。
2、left=0, top=0是根据裁剪后的区域算的,那么Bitmap应该会发生偏移。
看运行的效果图:
这里写图片描述
结果是画出了中心部分。
那么我们就可以得出了结论:
概念
canvas.clipRect 的确是裁剪了我们想要的绘制区域,我们之前的理解正确。使用
裁剪了区域以后,绘制的left和top仍然是以canvas的大小为准,这样就能实现只绘制图片的某一部分的需求,有点类似ps里面的遮罩效果。
总结#
踩坑了之后对canvas.clipRect的使用场景有了更深的了解,这样就可以实现一个效果了:
一张图片从中心开始,慢慢出现到完整的图片。
大家抽出点时间,自己练习练习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