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岁末,往年到这个时候,早早就会有供应商,妥帖的把印有自己宣传语的台历,挂历等送过来。今年大概是经济不太景气,这部分礼品也被悄悄的抹掉了。
一下子需要自己准备日历,竟有些无从选择,但是因为工作需要,必须要备上一个。正好,看到由国家博物馆出的《国博日历》,看着封面大红的底色配上烫金的字,格外好看又特别喜庆,就迫不及待的入手了。本来想着就看看时间,顺便做做记录足够了。
可当我拿到这本厚厚的日历时,瞬间傻眼了,觉得用它来看时间,做记录,真的是大材小用。而我,竟萌生出一种暴殄天物的罪恶感。
因为这部日历,制作的实在太精美,细节部分也做的十分精致。果然是官方出品,真真算是精品。
翻开这部日历,前面是正式的编纂说明。解释概括了,日历中配图和文字的各种来历及寓意。拥有这样一部日历,便宛若翻开了一部简版的中华文物史。文物知识,在每天的翻阅中便能学习了解,不用刻意的去找资料,日历上面有官方贴心的解答说明。
阅读完编撰说明我才知道,封面上“国博日历”四个烫金的大字,这么庄重,原来是颜真卿体,难怪如此端庄大气,气势磅礴。
这部日历按一年十二月来用不同颜色来区别,同时根据每个月份的特色来为每个月命名:
一月鸿蒙初辟
二月万象更新
三月一匡天下
四月励精图治
五月浸明浸昌
六月各美其美
七月重熙累盛
八月百卉千葩
九月民康物阜
十月山容海纳
十一月保泰持盈
十二月安富尊荣,
日历上,古朴典雅的名字,再搭配应时应景的图案,效果是极好的。
这部日历,没有采用现代快捷的版式,而是沿用传统的日历样式,每一天是独立的一页。每页上面除了印有功能信息(除了清楚的年月日,还有对应的农历日期及星期日期),同时比传统日历多了文物方面的内容,每页最醒目位置展示着文物的图片,下方配有对应的文物说明。
另外,这部日历的用心之处还在于,所有的文物,是根据产生的时代来排序展示。从最早的石器时代,到商周,再到唐宋,最后到清朝,所有的历史朝代都有涉及到,每个时代特色不同,但是同样炫彩夺目,精彩纷呈。
01
翻开第一页是元旦,大概是因为明年是金猪年,编辑选择的文物是陶猪。虽然,陶猪是距今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制作的物品。虽然时间久远,但造型现在看来依然十分生动传神。看到它,我一面感慨人类智慧的伟大,也着实庆幸现代人可以发现它,珍藏它。因为有这些历史文物的发现和研究,才让人类的文明史有根可以追溯,有据可以考证。
随后,任意翻开一页都是文物,石器时代的文物大多是石器和陶器居多。这些物品代表了,那个时代生产力的限制性,也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特色。
而随着生产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提升,后面的朝代慢慢展示出了木器,玉器,青铜器,甚至钱币,彩釉,笔墨,书画等文物。随着历史越来越近,文物也越来越精巧,越发别致。
02
之前看古装剧,经常会有涉及调兵遣将要用虎符的情节。这时,通常出来的道具总是个光秃秃的老虎,这点,我一直觉得古人这样的信物太草率,太粗糙,于理不合。
其实,虎符盛行於战国、秦、汉。这部日历中有把“秦阳陵虎符”展示出来,我看到它的时候,非常欣喜。不仅因为它的造型生动,更因为它印证了我的质疑——虎符并非光秃秃的,而是刻有铭文。真是神剧误人,如果要想了解历史,最有效的方式还是得多读书,多研究文物。
秦阳陵虎符,虎颈至胯间左右,各有错金篆书铭文两行十二字,书曰:“甲兵之符,右才(在)皇帝,左才(在)阳陵”。阳陵是秦朝的郡名,也就是现在的陕西高陵县。这件虎符是铜质,是秦始皇授予驻守阳陵将领之的虎符。
虎符在汉朝之后逐渐没落,随着时代的更替,到了隋朝时,虎符改成了麟符,而到了唐朝时又改成了鱼符、兔符和龟符。
“秦阳陵虎符”因年代太久远,对合处已生锈,现左右已不能分开,只能把整体当成一件艺术品。伏虎卧地,昂首前视曲尾上翘。虎符的字体谨严浑厚,风格端庄,笔法圆转,具有很高的艺术性,现被珍藏在国家博物馆。
03
还有一件文物,也让我大开眼界,平时耳熟而详的东西,竟也有这么久远的历史。有一种中医治疗方法,因为效果好,一直备受推崇,它便是针灸。这次的国博日历中,也精选了两汉时的金医针来展示。
针灸,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就开始应用,只是因为历史时代的不同,叫法也不尽相同,比如“大针”、“燔针”,“白针”,“煨针”等,
而日历中展示出来的两汉金医针,他们的形状都比现在常用的针灸用针要粗。针灸是古人在长期的中医治疗中,逐渐实践出的治病方法,是中医的独创方法。
时至今日,针灸仍被中医广泛应用。这样的文物被发现,对研究古代中医的历史意义重大。
国家博物馆是我们国家最高历史文化艺术殿堂,它总共收藏的藏品超过140万件。这些珍贵的文物,展现和见证了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和历史,而且造型精美,构思巧妙,具有高度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
这部日历总共精选了365件文物,除了以上的小物件,其它日子里,还有各种玲琅满目的瓷器书画,精妙绝伦。翻阅时,不仅赏心悦目,还非常涨知识。
鉴于此,这部日历的作用和价值,已经远远超越了其功能本身,即使称它是文化读物也不为过。
真心的希望,这样的日历可以人手一本,有了它,除了可以见证未来的努力,亦可以见识中华历史文化的璀璨。
看日历,品文物,思古今,涨知识,学传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