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微信里大学同学群突然炸开了锅,点进去一看,原来大家热烈讨论的是时下最新的网络词汇——“隐形贫困人口”。在聊天记录中,我看到一男同学先在群中发了《年轻人何以成为“隐形贫困人口”》链接,马上有一女同学发出“举手”表情,并打上“是我”字样,后面不少同学纷纷打出“+1”。也有同学调皮地表示:“我跟大家不同,我是显形贫困人口。”总之,这个词引起了很多同学的共鸣,甚至以自嘲的态度纷纷“认领”。
消费与自由“隐形贫困人口”这词指的是“有些人看起来有吃有喝,但实际上非常穷。”“隐穷”人士们重新定义了“挥金如土”这个词:在外豪放挥金,回家吃得如土。这看似在自嘲,却呈现得异常真实,值得深思。
这个词让我想起了以前持续被讨论的“月光族”。我想,“隐形贫困人口”无非是“月光族”在经济发展和消费升级后的“变种”。二者都没有赡养父母的后顾之忧,都特注重个人感受及生活品质。“隐穷”人士们一般很会赚钱,但也更能花钱,因此导致每月月光或入不敷出。对其而言,追求“看起来更好的生活”,比银行卡里的存款更有吸引力。表面上看起来,他们的日子过得相当不错,但实际上,他们并没有太多钱。从存款来看,是名副其实的穷人,或者零存款,或者负的。
消费与自由可是,不断“买买买”的消费行为,真的会带来持续而踏实的幸福感吗?其实并不尽然。群里有一女同学感慨说:“人越长大,高兴成本越高,兴奋沸点也高,以前是从下单到收到快递都兴奋,现在也只剩下拆开快递那一瞬有小小的兴奋感。”也有不少同学表示,工作好几年了也没存下什么钱,也不知钱花哪了。我们也看到,“隐穷”人士们其实很纠结:既很认同自己的消费方式,同时又担扰自已的财务状况。很多时候的消费并未真正地带来内心的愉悦,反而徒增了焦虑与不安,这其实挺让人沮丧的。
消费与自由我对这种消费行为或生活方式持保留怀疑态度。我承认,美好的物质是幸福生活的一大部分。那些质地良好、剪裁得体的服饰,那些成分更天然、效果更温和的护肤品的确更令人心情愉悦。我们通过努力工作,添置美好物件,提升生活品质其实无可厚非。但我们也能看到物质的作用和意义其实有限。攒几个月的工资去买一只名牌包,拥有心水品牌的全部口红色号,并没有让我们变成“更美好的自己”。一个名牌包,一件品牌的衣服,其实并不能弥补我们和我们想成为的人之间的差距。
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中写道:“我们的消费活动与真实的需求无关,而是不断地运行、巩固消费主义的符号社会学系统。这个系统性的符号编码引导、生产着我们的消费欲望,它使我们不断去消费自我预期的那个形象。”
在商家和品牌的营销操纵之下,消费主义逐渐成为关于“身份”、“阶级”的符号社会学系统,人们在评价一个商品的时候,越来越偏离它的本来价值和个人实际需求。欲求不断被迫更新,获得物质的快感和再次空虚焦虑的间隔越来越短,内心的焦虑和空虚激发了新一轮的消费欲,每个人都在某种程度上被消费主义奴役,这其实还挺可怕的。
消费与自由“隐穷”人士们虽然具备乐观开放的消费心态,但这种“及时行乐”的消费观念并不是长久之计。天有不测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人的一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诸多困难,但大部分困难只要拥有足够的金钱便能解决。为了贪图“一时高兴”而进行非理性消费,只会让我们的人生风险防御系统逐渐陷入脆弱,甚至崩溃。因此,学会理性消费显得十分重要。
《格调》一书提过:“在真正看不见的上流社会生活里,完全没有我们想像中的名牌奢侈品,他们会花钱去定制自己喜欢,真正舒适的东西。”
理性消费遵循“三我原则”——我需要、我喜欢、我适合,可以消除80%以上不必要的消费,屡试不爽。在具体消费前郑重向自己提问:这件东西我是真的需要,还是虚荣心需要?这件东西我是真的喜欢,还是跟风喜欢?这件东西适合我目前的消费能力吗?
消费与自由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以下做法优化消费结构,一方面是设置一定比例(10%-15%)品质生活基金,升级自己的生活格调。另一方面是多买资产,不买负债,即购买未来会带来正向回报的东西,比如优质的课程、优质的食物等,不买只会带来负收益的东西,比如只会穿一两回的衣物、不适合的化妆品、有损健康的垃圾食品等。
投资大师查理·芒格说:“当走到人生的某一个阶段,我决心成为一个富有之人。这并不是因为我爱钱,而是为了追求那种独立自主的感觉。我喜欢能够自由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而不是受他人意志左右。”
回归财富增长的本质,被爱因斯坦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复利公式:复利=本金*(1+利率)^计息期。这个公式向我们揭示财富增长最重要的三个因素:本金、利率和计息期。本金的积累离不开良好的理财习惯;利率的提升离不开自我投资带来的认识升级和良好机遇;而计息期则要求我们尽早地开始投资理财,并耐心坚持。
消费与自由(↑我男神,嘿嘿)
是的,人们总是向往自由、安定和美好的生活,但是金钱本身不会带给我们自由。真正的自由,取决于我们对于金钱的把控力。这意味着我们拥有一个相对安全的风险防御系统,意味着能抵挡四面八方袭来的不确定性。我想,尽早地建立起适合自己的思维逻辑系统,树立理性的消费观念,并养成良好的投资习惯,可能是我们普通人远离“贫困”,突破当下苟且的最好办法。
网友评论
加大自我投资的比例和学习理财。提高生活品质和防范未来可能出现的风险,不做被“名牌”消费的人,但也不过度节省,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给自己最好的,取悦自己,爱自己,让未来的自己越来越增值和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