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李泽厚的《论语今读》时,是我第一次完整的读论语。如果不是借助李先生的译解,很多内容的基本理解对我来说是很困难的,尤其是那些具有具体历史背景和文化典故的章节。但是李先生在论语一些章节的理解上,在我浅薄的理解而言并不是很好。但对于论语所阐释的那些思想的理解和态度,我是比较赞同李先生的。
对于论语的理解应该是具有灵活性的,应该去追求它的本来面目和最初的表达。去追寻作者最真实的表达,不要去给他施粉涂色,而李先生在其《论语今读》中的很多表达,我认为是靠近的。正如他所描述的,孔子是一个很正常的人,不是高高在上的圣。我想,更接近真实的论语的那个作者才值得我们传承,他的思想也才更熠熠生辉。
论语中的思想是灵活的。正如同一个问题,老师面对不同的学生时,作出了不同的回答,为的是学生可以更好的处理问题,弥补缺陷。论语中教导学生处世灵活,但又告诉了学生那些不能灵活的东西。那些东西是一根线,所有的灵活都不能脱离这根线。组成这根线的这些东西,是由我们一代代的先贤们提出,他们也是平凡的人。这根线,我不能说是人类文明中唯一的好东西、正确的东西,所有人都应该坚守。但这些东西构成了我们所属群体和所属文化的脊柱。这些东西辅助构建了我们这个文明运行发展的秩序,也是我们的精神依托。我不认为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去坚守、背负那些东西。但我想我们作为中华文明的一份子,我们应该有尊重的态度。
最优秀的文化从来都不会对我们进行束缚,它只会拓展我们的世界。如果有一天,你觉得你背负的这些东西成为了你的负担,束缚了你的身心。那么,你就应该放手抛开。
近代 至今的两次反儒,我想是因为儒学滋生的毒疮布满了它的躯体,以致人们忽视了它的健康的内脏。时至今日,西方文化已经越来越多的涌入到我们面前。其中圣经被许多人比作西方的论语。我认为圣经是诉诸一种超自然的力量(天堂、地狱)来指导人们的言行的。而论语则不宣扬超自然力量,是让人们自己去追寻德行。在各自的文化中两者都非常的重要,也有颇多相似之处。它们都是人类的文化结晶,并无优劣之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