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晚餐,与外甥女一家相聚在炖鸡店。
不知是小妮妮不饿,还是饭菜不合她口味,在椅子上坐了一会,象征性地品尝点就自个玩去了。
一会功夫,她竟用盘子托着几个油炸豆沙饼回来了。
问她从哪里拿的,她用手指了指与我们相隔两张桌子远,正在吃饭的几位奶奶辈那一桌。
她爸妈赶快过去,给人家致谢,并道歉没看管好小孩,实在是不好意思。
那桌的四位奶奶辈都站了起来,连说小孩子都这样,没关系的。说看到孩子藏在椅子后面透过椅枨子,双眼紧盯着这个豆沙饼,想必孩子是想吃。一问,紧点头,连忙盛了几个给孩子。开始她还不好意思,劝了好几句才慢悠悠地接了过去。
双方都又客气一番才回到了座位上。
妮妮自拿回饼来,没有一刻停留,狼吞虎咽地眼看着两三个就已下肚。自己桌上的菜不吃,别人桌上的饭却甜如密,吃得那叫一个香,那叫一个滋。
看着妮妮爱吃,又点一个这饼。可自这饼上桌,她却一个也没再吃。甚至连“化缘”来的那几个饼也成了摆设,与刚才的大块朵颐,倾刻间就有了天壤之别。看来别人家的饭菜就是香。
记得小时候在老家,去后面伯母家玩。看到他家刚刚吃完饭还剩下的几个带着又黄又酥锅贴的发面饼子,馋得口水都要流下来。那是一种在发酵好的面团里加上适量葱花、花椒面、油、盐,揉搓均匀,然后揪下一块拍成饼状,贴在放热水的地锅锅内壁烧制而成。
这种咸饼母亲也经常做,亦经常吃,可从来没有在伯母家看到那个饼子时,馋涎欲滴、垂涎三尺、急不可待想拿来吃一个的感觉。
外甥女小时候更是这样。吃饭比较挑食的她经常让人头痛。有时自己家的饭怎么哄,怎么劝都不爱吃。可一旦去别人家,尽管饭菜可能还不如自己家的好,却吃的津津有味。
去邻居家串门,人家吃的地瓜玉米粥。她看到后,眼都直了,好像那锅里煮的不是地瓜玉米粥而是八辈子都没吃过的山珍海味似的,眼不转圈,脚不挪动,不吃人家一碗休想离开。
而自己家锅里煮的也是同样的玉米面,放的同样的地瓜块,熬出来同样的黄黄的、黏黏的,露着晶莹剔透地瓜块的玉米地瓜粥。可她眼皮都不翻一下,更不屑地说吃一碗。
刚上班时,住的平房。邻里街坊,都经常串门拉家常。特别是家里有孩子的更是容易集聚扎堆。看孩子、聊天,附带做个手工,互相帮忙,互相看管。到了饭点,小孩子在自己家不吃不喝,哭着闹着要去别人家就餐。
邻居嫂子家孩子刚刚一两岁,经常看她在吃饭的当儿抱着孩子走出家门。问她吃饭了没?她说小孩在家不吃饭,要去二斌家吃。过去看看,看看她家吃了吗,还有没有饭?
看来孩子的天性一个样,不论你生在什么年代,不论家庭条件是好是坏,不论生活处在什么水平,自己家的饭菜永远没有别人家的饭菜香甜。
这就像短视频里看到的一句话:“媳妇总是别人家的好,孩子总是自己家的乖”同属一个道理!
(2024齐帆齐写作训练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