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0
喝酒误事,耽误了几天。这两天又重新看了一下这些书,而且我在写总结的时候,觉得可能写的有些晚了,也不知道是刚合适。反正重新读自己的批注,把整本书的一些精华和概要,总结出来的时候,看看自己的笔记,也觉得有些是读进去了,有些和当时的心态有关,对于事务的本质理解是有问题的,也不够客观和真实。
现在读第二章的时候,发现《事实》真本书有点怪,我觉得每章标题应该加个不要有,可能会更容易理解一点,《负面思维》本质上是希望我们规避掉这些问题。当然,反过来,作为社会伦理型书籍,又觉得他这个标题貌似起的也没啥大问题,就是在说明,一个客观规律,以及如何避免陷入客观规律的误区。这一点,可能从书籍作者本身出发而言,他认为世界上百分之八十的人都是处于误区之中的,乃至更好,所以如何避免是少数人的,他的思维模式是基于这个现状而写的,这样其实也就稍微合理了。当然这个都是我的揣测,我也没见过人家作者,作者的一个世界型人才,也没有和人家探讨过相关问题,所以这个就当做是姑且妄而言之了。
《负面思维》本质上是说,社会在变好。而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其实我认为有三点。这三点和文章中讲的有些偏差,书中三点如下:这种负面思维的本能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我们对过去错误的记忆;第二,媒体和社会活动家对于负面新闻的选择性报道;第三,我们总是觉得,只要有坏的事情发生,就不应该认为世界是在变好。而我认为的三点,可能前两点基本相似。第一点,先入为主的概念。当我们用过去的知识和信息去看待问题的时候,有时候会产生负面思维。就比如:如果用八十年代的发展来考虑的话,可能中国现在应该处于朝鲜的经济水平。这个当然是不合理的。(这个例子是因为看了激荡三十年想起来的);所以负面思维第一种产生的原因是先入为主,主观臆断。
第二点:其实是信息不全面导致的,这一点用国内墙和国外报道中国来说,基本上就能说明白这个事情。拿国内来说,每天新闻三句话:国家领导内干嘛了,国内生活稳步提高,国外很差。基本上这三句能够概况出每天新闻的主要内容。但是本质上信息不对等。国外发达国家的基本生活水平是怎样的,这些其实都没有讲,所以很容易产生负面思维。这个是信息不对等产生的。当然,这个不是抨击国家新闻哈,翻墙出去也差不多,都是共产党怎么怎么差,我们在国内,也知道不是这样的。这些带有政治色彩的就不讨论了,但是确实,比较明显,如果信息偏差较大,很容易导致负面思维。
第三点:我认为是个人主观因素。如果个人比较悲观,啥事情都考虑不好的。那产生负面思维的概率比乐观派大很多。这个是天性。
至于如何避免负面思维,作者给出的建议是说服自己,同时在脑海里保留两套思维模式。这一点,我倒是可以理解,作者表达的意思是:对于任何事物,都应该往 坏的和更好的两个方向考虑,而对于坏的事情,提前做好心理预案就行了。这一点我倒是有不一样的理解。
首先说一下,我是一个人极其乐观的人,第二,我是一个认为大家好,也挺好的人。第二点可能大家不太理解。但是我觉得接触人多了,会有感觉。我会觉得帮助我的朋友,伙伴,他们过的好了,即使比我好了,我也会开心的人。这点很多人夸过我。哈哈。
对于我来说,我会把事情分为发生和未发生的事情。对于未发生的事情,我会考虑如何努力让他变好,这是我所期望的。而对于已经发生的事情来说,既然发生了,合理、科学的面对,相出好的解决办法,管理好自己的思维,这是一个成年人应该做到的。所有我会觉得,负面思维于我而言无感,只要你乐观的面对。没啥坏的,每天开开信息就好。像《扶摇》里面说的,即使身处黑暗,也要心向阳光;
PS:今晚顺路整理一下,找个网站复制出去。天天这样写,感觉没啥成就感。我就写出去,让大家评论一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