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小果1岁4个月了,慢慢地开始咿呀学语。这回我出差给他打电话,起初还在床上打滚儿的小家伙听到我叫他快回自己小床去,便乖乖睡了。叫他喊一声妈妈,他便奶声奶气地喊:“妈——妈——!”
说实话心里挺爽的。
不知为什么,会语言沟通了,反倒让人怀念那些无法沟通的时候。
哭。
不会说,就哭呗。
其实哭从一开始就是人类的表达方式,只是我们长大了,忘记了,只去关注哭这件事情该怎么解决。忘记了,哭,原来也是在说话,在传达,在告诉对方我们的感受。
若为事,便可解决;若为情绪,则需要安慰。
刚出生时,听不到孩子哭是很严重的。
刚出生的小果
呱呱落地,说的就是哭这个字。孩子从羊水里出来,第一次适应用肺来呼吸,依靠自己的呼吸来吸入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呼出的气体经过喉咙,声带振动,于是有了第一声啼哭。
这哭,证明他好着呢。也仿佛是一首赞歌,欢迎着这个小生命的到来。
我生小果是顺转剖的,太疼,没错,我就是那种打了麻药还疼的哇哇的人。我清晰的感觉到医生划开我肚子的感觉,痛到浑身收紧,尖叫。
但当听到小果哭声的那一刻,一下子便不觉得那么疼了 。我没带眼镜,看不清他在哪里,医生抱过来给我看:“你自己说是男娃还是女娃”?
我说:“男孩” 。
然后小果被抱走放在一个台子上。我模糊的看见这个小人儿躺在那里张牙舞爪,不停地哭。我却笑了,因为它哭 ,我笑了。
这算是喜悦的哭吧。
往后的哭,却是有多种的表达。
我想说什么,你猜啊。
可能是饿了,可能是害怕,可能是肚子疼。我解读不了小果最初的哭。
他常常哭。
但外婆说,这孩子的哭声,从一开始起就很响亮,哇哇大哭,让人措手不及。
月嫂说,小孩子,多半是饿了呗。
于是抱到身边饱餐一顿,就不哭了。这是在说,我饿了。
那要吃完还哭呢?
月嫂拿奶瓶兑了奶粉,娃不会吃奶瓶,月嫂说啊,你含着吸啊,吸一口吞一口吸一口吞一口。不停的说,说了好几遍,小子就会吃了,吃了二三十毫升,饱了。就差这一口,不哭了 。
月子里的娃常常哭
也有不是饿的时候。
有一天晚上哭个不停,月嫂安抚不了了,怕影响我睡觉,抱出去哄,哄了好久好久。我不知所措,但也听话注意休息没管他。
现在想想,也许他是害怕了呢?是不是害怕了想到妈妈身边?可是我身上的伤还不能让我起身去照顾他。只能随他哭。
那一夜,焦急的无法入眠。
夜醒的时候,一定是要哭的,而且花样好多。
-
醒来的时候,很急切的哭。
——还是饿,吃完奶后便睡着。最初的几个月,两三次的,家常便饭,那一个个难熬的夜啊。如果次数多了呢?那可能就不是饿。 -
醒来的时候,还是哭,哭的懒洋洋的,迷迷糊糊的。
——可能只是不小心醒了而已。谁能每天晚上一觉睡到大天亮呢?咱们大人是不是晚上也老是醒?只是我们醒了知道看时间,没到早晨,便扭头继续睡。而孩子不懂,他在可能在尝试重新睡,可是不会。便习惯性的哭。 -
醒来的时候,除了急,还打滚儿,手脚放哪儿都不对。
——那是不舒服了。如果误以为是饿了,给奶吃,吃完以后还会哭,或者吃几口就不吃了。长大些的时候,会自己用手把奶瓶推开。用他的方式告诉你,我不舒服,但不是饿。
几次安抚不行,拿手在小子肚子上揉一揉,竟然立刻停止了哭,安静的让你揉揉。
也有的时候,完全不让碰肚子,一碰哭的更厉害。
那还是肚子疼,疼的不让碰。
孩子,妈妈要尝试多少次,才知道你的问题在哪里? -
夜醒的时候,尖叫式的突然哭,哭醒了很伤心。还是给奶吃,吃两口便睡着,睡着还是抽抽,很久才听不见声音。
——这是被噩梦吓到了。大些的时候,逐渐熟悉了,才知道,不用奶,只需握住他的手,告诉他不怕不怕,妈妈在妈妈在。小家伙就放心的睡了。
没错,经过很多次以后,夜里握住他的手,他也会紧紧握住我的手。慢慢的,好像变成了一种默契。
亲密育儿告诉我们,孩子半岁前,特别是4个月之前,哭,是真实的表现,是真的需要帮助。请尽量第一时间回应孩子的哭声,不必担心所谓的溺爱,所谓的习惯。这个阶段的孩子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回应,可能会造成安全感缺乏,对孩子的影响终身难易磨灭。
(我是亲密育儿推崇者,如有观点不同请自动略过。)
三个月以前的孩子夜里多会出现肠胀气和肠绞痛,有些表现明显,有些并不明显,但首先可以往这方面去尝试。例如揉肚子,飞机抱等,严重的肠绞痛需要送急诊,因为可能是肠套叠。这种病的后果非常严重,但及时处理绝大多数孩子可以转危为安,这需要家长非常熟悉孩子的习性,善于观察孩子,如果完全异于平时的表现特别是哭声,一定要引起重视。
我的目的,你不懂。
果然到了6个月左右,小家伙出现一些不对劲。
音量不大,有节奏,哭的时候没有眼泪,那是告诉你,我想要这个东西,希望你给我。一旦给了,立马止哭,还有可能马上笑。对,是咯咯的笑。
不给,可能就演变成撒泼大哭,眼泪来了,脸憋红了而且挤作一团,小脚乱蹬,小手还要带抢的。
比如吃的,我可能就给了;比如要看电视,我是不答应的。
怎么办呢?
转移注意力呗,抱出去玩儿,或者给个别的玩具,孩子小,分分钟就忘了。
他在用他的方式告诉你,他要什么不要什么。
想打喷嚏打不出来,哈哈
聪明的时候,他也会明白,有些时候,哭也没用。
比如吃药,就算哭,药还是必须吃的。
谁都知道第一次给娃灌药是及其艰难的,无论你说什么,孩子总会被这突如其来的阵仗吓到。也许是药苦,也许是害怕,反正就是不吃。
撒泼,乱蹬,眼泪鼻涕药水混在一起。
几次以后,小家伙竟然不哭了,我们一阵窃喜。谁知道,就在喂完药表扬完小果之后,他“咘——”的一声,把药吐了出来,再喂,还是喝,然后又“咘——”出来……
这下醉了。只好抱着他躺着,喂完之后用手扶着下嘴唇,命令他不准吐不准吐。而后又是一阵狂哭。
我的痛,你懂吗?
还有无奈的哭,无力的哭。
那是小果第一次发烧,大概在刚刚一岁的时候,第一次应对39.5的高烧,我手足无措,一夜无眠。
小果睡得很难受,他大概是很不舒服,不停地翻身,偶尔干吼两声,然后又睡。反复发烧时,我抱起他准备再次喂退烧药,他好像知道要发生什么,但是自己一点力气也没有,也不挣扎了,哭声软绵绵的,也哭不出泪水。眼睛半睁着,试图把脸转向另一边来避免吃药。
没办法,又是一手忙脚乱。这时的哭,哭得费劲,哭到睁不开眼,哭得我心疼极了。
娃睡下之后,我哭了,恨不得替他去生病。
最近听了一堂关于儿童常见病的课,才知道,其实发烧的晚上如果孩子没醒时是 可以不用去打扰他的。但如果他很难受,明显异于平时的表现,还是不必刻意去遵守38.5度以上才给退烧药这个定律的。总之方法需要灵活,多观察,多发现,才能知道自己孩子的真实需要。
孩子难受是要哭的,但有些时候的哭也很搞笑。
比如自己调皮去把音响的旋钮给拧到了最大,结果音乐声突然变大,吓得小子跳了起来,连跳了几下!那哭的声音也是带有弹性的,像是也跳了起来,眼睛里慌张极了,手也不知道往哪里放。赶紧上前去抱住他,这才出现正常的有节奏的音量平稳的哭声,像是在发泄,在寻找安慰。
我哭笑不得。
“不怕不怕,你刚才自己音响扭到最大声了,你看,是不是?妈妈晓得你吓到了,不怕哈。下回你晓得别去乱动音响了吧,你看,这里,知不知道啊?”
我借机告诉他原因,叫他下次自己多注意。
最可怕的是受伤的哭,那真是心碎。
小果刚学会走路,在自己小床上玩儿了一会儿便想自己站起来(我们小床挨着大床),我在大床的另一头看着他。他得意地站起来向我走过来,走到大床中间后没站稳坐了下来,谁知一屁股坐下来又没坐稳,一头栽向床下。只听见头着地的声音,“砰——!”
那一秒,没有哭声!我傻眼了。
第二秒,最大音量的哭声出现,而且是一口气用尽了才换的第二声哭。这是又疼又害怕的哭。
抱起来,小家伙委屈地抱着我的脖子,头搭在肩膀上狠命地哭了起来,直到哭出汗来,满头湿透。
我内疚极了,自己也想哭,但是又要安慰小子,只好忍着。而后,全家人都围了过来,外婆牵耳朵念着土广东话叫魂儿回来,家公摸脑袋说绊高了绊高了(四川话“绊”就是摔的意思),爸爸则在一边问怎么了咋摔的……
孩子长大了还是要哭的。
我在想是不是一定要用这一次次的哭,才能教会了孩子什么叫长大。为什么成长,不能通过笑来完成,而是饿,痛,病这些事情来经历?
所以才有“成长是痛苦的”这一说法是吗?
我出差那天,娃感冒了去医院,后来我问阿姨,小果这回见医生哭了没?
她说哭啊,怎么不哭,不让人碰。
这几天,也不知道哭了多少次,哭得厉不厉害。
孩子,妈妈希望你多笑,不哭。
我是忆叶知秋,80后职业女性,新晋妈妈。爱写,爱音乐,爱花朵。
每一次的记录,不只是生活的点滴,更是不断热爱生活的探索,希望做一个积极阳光热爱坚持的麻麻。
微信公众号搜索“忆叶知秋”便可关注我。
我在这里了,喜欢朋友们常来看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