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哲学之光哲学
思维哲学之语言论

思维哲学之语言论

作者: 焦克城 | 来源:发表于2019-01-19 17:15 被阅读17次

    语言是生命之间相互联系的桥梁。语言重在沟通,沟通又在于引起共鸣,共鸣然后还是为了更好的生存。当生命在自然中不断发展,从简单的单一的生存模式中逐渐进化来之后,或许是随着自然条件的变化,生命体相应的发生能动因素。又或者是生命体在不断的自然中不停的抗争,发展出的新的生存模式。但有一点却是无须质疑的,那就是我们的存在都要受到外部自然界,宇宙空间的限制,人始终是空间的产物,不能离开空间自找生路。

    宇宙总会不停的扩张,却又总是缓慢的,或者说是相对静止的,其静止也决定各个星球星系的构成。我们生活在其中,受着环境的影响,却也不断的抗争着。环境一直推动我们前进,这也是我们抗争的基础。矛盾出现后,对矛盾的解决也就促使我们的发展。自然的不断发展,单一的脆弱的个体逐渐不能独自忍受,独自发展,个体性面对自然复杂性时必然的会过渡到群体性,即多个,整体,紧密联系的生命形式。其中,联系是第一位的,多个生命体整体开始发生相互联系,长久的,稳定的相互联系就产生了语言。语言最基本的功能就是联系,交流的功能。随着自然界的发展,语言又生出许多附加属性,但基本功能亘古不变。同时,又随着刚开始整个人类能力的限制,刚开始的整体只是单一的零碎的,于是语言的表现形式在某个地域得到了真理性认识。但是由于整个人类的发展总体上极大相似,个体的脆弱性,相似的生存条件,所造成的语言所具有的整体性。人类发展的相似程度,环境所影响的生存程度,及自然的受限程度,都影响着人类与人类语言差异,这些因素的相似性也有了语言的相似,但毋庸置疑的是,自然界对人的受限性是决定性的因素。语言的相似带来文化的相似,但文化的相似又并非仅仅限于语言的相似,人类对自然受限性的能动性也影响着文化,因为生命的存在,能动性必要的存在。同时也因为生命的存在,个体的能动性即个体的思维差异也会造就个体的语言,名字及给人取名,个体对事物的标志等类似的个体语言存在。表面上看的混乱,实际上都是语言联系功能的应用。不论以怎样的形式表现,有沟通或者沟通方便就即语言。思维总是有着滞后性,无法及时应对变化。思维要做的是总体性的认识,本质性的理解,相应性的变化。只是一味的去想变化,总是片面性的。以变化的眼光来应对变化,无疑是最好的方法。

    写到这里,还不算结束。如果人类单单的只有语言,未免能持续性应对自然,越发展,语言的形式必然要像其更高级转变,文字。对文字的理解,我们主要理解以下几点,文字的能力究竟从何来,文字的构成组合,文字产生的必要性,最后强调对人类存在发展的优势。我想,通过这些我们足以更好理解文字,更好理解语言。

    自然界总是在经历不断的暴露本质的过程,也是不停的彰显着复杂性。矛盾总是推动着人们应对矛盾,原先简单性的自然发展方式随着自然的复杂而变的越来越难以保持。一代代人和下一代代人遗传的联系对于自然的复杂性却显得杯水车薪。这时候如何处理好,人类纵向的联系这时变的很关键。人类的记忆总是带有回忆性的,习惯于过去的思维。其实早在横向交流过程中,因为人的先天因素及自然发展后交流次数的频繁性。必然的推动着人的思维物化。整体性的交流必然推动着各种物化的统一,达到联系的目的。这种整体性又并非是全部,而只是代表着多,用作区别于个别。联系紧密的地区总有相似的语言,文字。联系是文化的前提。纵向性的联系,人们的思维必然的过渡到思维物化的层面。整体性的联系产生了整体性相似的思维物化,这种思维物化也称为文字。自然发展的越迅速,文字的发展也越迅速,也朝着越来越高级的方向转变。出现了数字,公式,符合等等。文字本身也更具简易性。

    那么人们对文字认识的能力到底来源于哪,又到底是什么呢?文字的发展确实是一种自然的趋势,应用文字的思维也确实是一种必然的趋势。那么思维物化的能力到底是什么呢?或者说认识文字的能力到底是什么呢?

    如果只讲上面的趋势的必然性研究,就不可能是一篇彻底的哲学论文,它或者可能是研究历史的哲学化,或者可以说是语言研究的哲学化,但无论如何也成为不了哲学的历史化或者其它化,因为只局限于趋势,而并不对这种趋势背后本质能力的探求并不是彻底的哲学。而我们研究的即对这种背后能力本质的探求。

    首先文字总是通过一定的空间呈现出来,我们这里的文字是任何思维物化的产物,最根本的文字。文字总会占据一定的空间,文字与文字之间也总会隔有一定的空间。物化的过程也就是文字表现的过程,表现也即存在。存在则必离不开空间。不同于其它存在物,文字的这种存在,依附于其它存在,并在其它存在内部表现出来。这种存在本身空间性紧凑,对人类空间的把握提出更高的要求。人类由产生到不断的随着自然的推动发展,不断的把握存在,认识存在。把存在事物所处的一定空间认识,再把一定内空间里的各种存在认识,然后再去认识各种空间。实践锻炼后的人类思维,终于拥有了把握空间的能力。又由于环境的影响,开始了文字的产生。起初,单一的文字独立出来,文字的各个笔画与整个文字之间形成了大的空间,人们形象化的创造出一个个文字。随着自然的发展,要求联系紧密的趋势,另一方面单一性始终无法清晰的表达出人类的感情。文字开始作为一个个小的空间去嵌入到大的新的整体空间。一句话,一篇文章成为了新的整体,而其中的一个个文字像原先的笔画一样成为一个个嵌入型的小的空间。一方面由于人们对小的空间的足够熟悉,而另一方面由于人们对空间结构把握的能力,使人们又有能力去认识新的文字。不会出现把一个文字的一笔与另一个文字的一笔结合成错文字的习惯。这样总体的文字,或者思维物化才得以进行下去。人本身作为存在物对存在物的空间结构进行的实践,本身就不断的发展了人的空间思维,导致无论发生怎样的空间组合,人都有熟练的空间把握能力。这种能力,建立在人类存在至今的每一次实践之中。而且这种真理区别于以往的真理,这种真理刚出现时便成为一种永恒的真理。加之后天又不断的实践,更加强了其永恒性。这类真理不论数量上发生了多大变化,但质上是从未改变的。因为空间本身只存在在量的增减,对于存在物本身的本质变化并不要求。或者这么说,我们把握空间只是把握着存在物的表现形式。而表现形式只存在增减性。所以这类真理一出现便成为永恒真理。

    语言背后传递的是,人类早期克服自然,所形成的结果,及本质的内在的能力。其中空间能力是思维物化的根本,也就是文字的根本。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思维哲学之语言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pezd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