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次在不断修正自己读书目的,在我看来,由于就此读过以后还是会忘记,如何能够进行有效利用,通过一遍的阅读就可以吃得干净,对我来说难度是比较大,而提炼出精华部分就比较重要。
正如这篇,有目的的练习能够清楚的知道用在哪,能够总结出基本的规律,就这个主题阅读和写作来说,也算是一个磨刀的过程。
有目的的练习为此指明了方向。从一般练习的方法谈起,就拿我在上学时学习轮滑这个项目来说,算是一门有挑战性的科目,因为是新手,包括游泳以及网球,每一门课都是挑战,轮滑从不会站立到慢慢起身挪步,与同伴一起滑行,再到摔过几次后的谨慎,至今也只能说是初步入门,如果还想进一步提高必须有目的的练习,在游泳以及网球上也是如此。
我进入了一个通过平常练习无法提高的过程,即使我会了,然后经常玩,经过几年也不会有实质性的提高,而有目的的练习会解决这个问题。
在这本书中有目的练习有如下四个特点:
1. 具有定义明确的特定目标
在我学游泳的过程中,在边上先学会动作,然后教练纠正,让自己明确的知道怎样做是对的,然后再下水练习。这样的过程很重要,因为目标很明确,纠正自己的错误动作。
2. 有目的的练习是专注的
专注也就是将自己的注意力完全放在活动的训练上,能够有意识的改进和练习,而不是无脑的重复动作。
3. 有目的的练习包含反馈
在任何一项训练中,教练的目的就在于此,可以提供反馈,包括训练本身,鼓励和批评以及与实际目标的差距,是一个知道自己在这个过程中走到哪里的明确标识。
4. 有目的的练习需要走出舒适区
我看到许多走出舒适区的字眼,这个词用在这里的意思大概是比之前的训练多或者难一点点,这也是避免原地踏步的方式。
走出舒适区只是一种方式,还有一种方式是用不同的方式练习,这也是书中提到的遇到瓶颈时该如何提高的办法,但是,除此以外还有什么呢?
在记忆训练中,训练过程的主要核心在于心理表征的建立,这与《学习之道》中所讲的是一致的,通过训练,建立组块也就是心理表征可以有效的提高记忆效率和工作记忆的容量。
包括我们在梳理有目的练习这个过程中,也是一个初步建立组块的过程,至少包含四个方面,在想到这个概念的时候,什么是有目的练习以及怎么做,就比较清晰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