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月亮从山上的森林冒出来,高高挂在天上的时候,住在瓦房中年轻的妈妈们一边在哄孩子睡觉,一边唱歌:“月光光,照地堂,虾仔你乖乖训落床,听朝阿妈要赶插秧咯,阿爷睇牛佢上山冈,哦哦哦……”大一点的孩子则在晒谷场上,垛了草垛子的田里捉迷藏,时不时会听到站在门口的阿妈们朝着孩子们大声喊:“别玩疯了,记得不要用手指指月亮,不然明天早上起来,耳朵会掉的!”
我一直很好奇,为什么用手指指月亮会掉耳朵,可是妈妈一直也说不上来,只说是老人家一辈一辈传下来的,还嘱咐我千千万万遍,不要指。于是每家每户的小孩便像我一样,心里带着好奇,仰望天空的时候总是诚惶诚恐,生怕自己一不小心指了月亮,耳朵便没了。
可是妈妈又说月亮上住了一个叫嫦娥的仙女和一只眼睛是红色的小白兔。于是乎,对月亮充满好奇心的我们就在“好想指一下月亮”和“嫦娥仙女和小白兔今天怎么了”这样的纠结中长大。
事实证明,在历史的长河中,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几千年以来,人类从未停止过对月亮的想象和探索。贝恩德·布伦纳著作《月亮:从神话诗歌到奇幻科学的人类探索史》采用自然和文化两条主线描述了人类几千年来对月亮的思考、探索、研究和在月亮的启迪下的生活的历史。书中引经据典另加以珍稀配图,全面讲述月亮在神话、诗歌、巫术、科学等各个领域中的丰富内涵。
在古代,月亮不但是神秘、神圣不可侵犯的,还是历史大事件的见证人。其实“日食发生的原因,是月球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并且月球的影子大致遮盖太阳”,是宇宙万物自行运转的自然现象,但在古人们的想象中,却产生了许许多多的故事,甚至有些“日月食被诠释成自然秩序遭到扰乱”的传言。从“释迦牟尼在某个月圆的日子坐在菩提树下开悟”到“墨西哥中阿兹特克人相信,他们在月亮消失时看到了死亡”,再到“哥伦布第四次航行到牙买加的圣安娜湾因船坏了要求当地人协助修理,可当地人却拒绝配合后,哥伦布利用当时推算出来的1504年2月29日日全食来恐吓当地人说:'果他们不协助哥伦布,将不帮他们找回月亮'”,都充满了对月亮神灵般的敬畏。
没人知道月亮是怎么来的。西方神话中,月亮是在狼嚎之后出现的;《圣经·创世纪》中,月亮是“上帝造了两个大光,大的管白昼,小的管夜”中小的那个……
18世界中期,美国地质学家和化学家理查德·欧文提出月球是由地中海分离出来的;18世纪末,伊拉斯谟·达尔文则推测月球是从地球分离出来的物质构成的……多种猜测因为各种因素无法模拟实验而一直得不到公开承认,直到另一个假说主张出现:“月球来自另一个完全不同的领域,甚至可能来自太阳系之外,后来被地球的重力捕获,此后一直环地球运行”,这个假说在1931年获得诺贝尔奖。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说:“人类社会历史就是阶级斗争史”,在不断增强本国综合国力和科学技术水平以维持自己在国际社会地位的争斗中,科学技术的进步让阿波罗计划成功实现了,20世纪70年代,科学家们在新的研究下,否定了以往的月球起源说,并于1984年,在夏威夷的研讨会中达成了共识,支持了大碰撞假说。但是这样的共识也是有缺憾的,大碰撞假说或许可以解释为何有些月球岩石的成分与地球相似,有些则否,但它无法解释为何有些岩石被磁化。
宇宙几万亿年来的智慧当靠一代又一代的人们秉着工匠精神怀着敬畏的心去研究探索。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研究发现,月球上似乎有冰存在。那么月球会有生物存在吗?会有水吗?会有空气吗?会有可能在未来某一天实现移民吗?
最早对月球持有生物存在观点的是英国牧师约翰·威金斯,他曾在1638年的作品《发现月球中的世界》中写道:“可能有生物居住在这个世界里”;大胆前卫的威廉·赫尔斯更是声称月球适合人类居住,并且说月球才是行星,地球才是卫星;富有想象力并乐于探索的还有弗兰茨·冯·波拉·格鲁依图伊森认为水果在月球上熟得更快,并坚决断定月球上有高等生物……
一年一年过去了,一个世纪又一个世纪过去了,终于,人们登月了。登月了之后的人类才发现,之前所有的对月亮生物的希望都只是幻想,月球原来是一个荒芜的世界,它甚至在白天也是漆黑一片的。
即便人类最后发现幻想是丰满的,现实是残酷的,近距离观察心爱之物总会有不想看到的真相,可是这并没有从此阻碍我们探索研究的前进的脚步。
尽管月球可能没有生物,但是它与地球却是密切相关的,例如它会引起潮涨潮落,例如它可能跟海洋生物的繁衍,交配,生长息息相关。甚至有人认为它可能跟人类的精神疾病存在某种联系,人类睡眠质量可能受月相影响……尽管科学家们提醒说,目前没有任何证据月相影响人类心理和其它行为,但是却有可能会影响我们的生理状况。
真理和谬论往往一线之差,在不断前进的路上,共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