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便的背后

作者: 红豆范 | 来源:发表于2020-05-13 22:29 被阅读0次

    文 | 红豆范

    月初,送学生上学,回程时遇到同样送孩子上学的几个家长。

    难得相遇,大家就聚个餐。

    找到店子坐定之后,服务员送来点菜单。

    有个家长带头点两个菜,然后征询其余人的意见。我心里没底,就说随便,什么都不管。其他两个人同样,你点就行,我们随便。

    这样的事经常有,我害怕点菜。

    经常就是附和别人,越是这样越没自己的主见。因此,在餐桌上基本不需要我的发言。

    有时候,对那些随口就说出几个可口菜肴的朋友羡慕不已。

    随便,其实就是逃避、弃权,体现一个人是否主动、主控。

    这不是一个创业者所应该具备的特质。

    昨天,刷头条时,看到一则曾仕强老师的视频。

    曾老师的视频很平实,举的事例都是身边发生的小事,他讲道理都是以大见小。曾老师特别喜欢用中外对比方式说理,教人生活、处世的道理,被誉为中国式管理大师。看他的视频,不用记忆就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就是因为他信手拈来的身边事例和故事。

    他的这个视频很有意思,是说中国人真奇怪,说话做事留半分,不说满。是说中国人有弹性,不好应付,稍不留神就会得罪人。

    比如,你的父亲喜欢看电影,你的母亲喜欢旅游,你夹在父母中间怎么办?

    支持父亲就得罪母亲,支持母亲又冷落父亲。折中的办法就是出去旅游,然后晚上去看电影,这样就两全其美了。

    但是,生活中有些事真难两全。

    但是,这难不倒聪明的国人,曾老师在视频末尾给我我们六个字,让我们在任何场合都能够应对自如。我看完视频频,感觉这六个字真绝了。真的要记住记住这六个字,不然自己怎么得罪人就不知道。

    先说说为何国人性格中的弹性。

    国人有个习惯,就是任何事都不喜欢说一定,即使自己有定论了,还不忘记问一句:你认为呢?

    比如曾老师说自己,他说:“你不要问我喜不喜欢喝茶。为什么呢?因为有时候我喜欢喝,有时候我又不喜欢喝?所以,我喜不喜欢喝茶(咖啡)的答案就是不一定。”

    随后听他解释才清楚。原来,他在中国,就喜欢喝茶;而在美国,却喜欢喝咖啡。当你问他喜欢喝咖啡吗?他会回答:“不一定”;问他喜欢喝茶吗?他还是回答:“不一定!”

    如果你听到这样的回答,就给他推荐别的饮品时,他会生气的。因为这两个就是他的最爱,只是在二选一的时候,他才“不一定”的。

    为何是是这样?

    因为,国内没好咖啡,但是好茶;美国有好咖啡,但提供的茶叶却是很难喝。

    所以说,不一定。

    如果听到别人说“随便”、“不一定”、“你决定”的时候,要注意了,他的意思并不是让你随随便便,让你跳出设定的范围去选。遇到这种情况要处理好的确有点烧脑,就像开始我们说到的点菜,虽然大家都说“随便”,但并不是真的让你随心所欲。如果你不懂事,真的为自己的喜好点了一通,到后头来你就要被朋友鄙夷或唾弃了。

    不过幸好,那个朋友遇到类似情况多了,点出来的菜大家都能过得去。

    我不擅长处理这种两难的情况,而恰恰又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形。

    比如写作。我喜欢在家里,安静的时候写作,不喜欢嘈杂的场所。但是,有时候又不得不在嘈杂的场所完成任务,因为不在那完成,当天的任务就无法实现。一边写作要安静环境,一边社交不得不到嘈杂的地方,难道只要写作?不一定。因为每个人除了喜好的事外,还需要交往交流。

    随便?随便是几个意思?有这个菜吗?

    其实,随便就是两难,不知道如何选,同时担心选择对自己不利,所以随便。

    随便,不是随随便便,随随便便就出错了,这就是人的弹性。

    那么,如何应对人的这种弹性?

    曾老师给我们的六字真言就是:两难、兼顾、合理。

    这就是应对生活的中庸之道。

    随便背后就是中庸。


    红豆的情怀

    文字的世界

    2020.05.13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随便的背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pqon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