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客从长安来

客从长安来

作者: 行者檟肃霜 | 来源:发表于2019-02-20 18:25 被阅读1次

                  有关按摩术的绯闻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说,扁鹊秦越人过虢,虢太子“死”。秦越人说太子未死,遂被请入宫中为虢太子诊。诊即占脉,“言病之所在”,作循病分析。扁鹊(秦越人)曰:

        夫以阳入阴中,动胃缠缘,中经维络,别下于三焦、膀胱;是以阳脉下遂,阴脉上争,会气闭而不通;阴上而阳内行,下内鼓而不起,上外绝而不为使;上有绝阳之路,下有破阴之纽;破阴绝阳,色衰脉乱,故形静如死状。夫以阳入阴支兰脏者生,阴入阳支兰脏者死。太子未死也。

          扁鹊秦越人为虢太子作循脉诊断与治疗的脉案:    却说,虢太子本应该在身体阳面的“上外”区域走行的手三阳脉的经脉循行,如今转过头来“横行为络”而循行走到人体的阴面来了(阳入阴中)。被称作“中宫之经”的手心主厥阴脉不能够上行到头顶,只好横行旁落,经过胸部下行走向了少腹部位。手太阴、手少阴伴行,三阴落腹,就是狭义的“三阴之脉乱”出现。手六经经脉以足阳明脉为使别下小腹膀胱区域。足三阴脉上行到膀胱区域受阻而憋胀,形成上争之势。所有经脉不能上行颠顶,形成“过三阳五会”的任务,造成气闭不通。足阳明脉被其它经脉横截阻塞,成为绝阳之脉,无法作为诸阴脉的上行头部的使者。各经脉均弯道走向膀胱区域,在膀胱的体表投影区被募集形成了一个纽(即破阴之纽)。它表现为“泛循趋病”的终点(这个纽,就是今天膀胱的募穴,中极穴)。破阴绝阳,“外三阳五会”气闭不通,手足阴阳之脉不能上达大脑,故而形静如死状。支兰脏,有遮拦或阻隔的意思。就虢太子病脉案而论,支兰脏就是膀胱。阳入阴支兰脏者生,是说,阳气还有从后背俞位上头顶的可能。所以不死。阴入阳支兰脏者死,生是说,阴气无法通过一身阳气总督的阀门上头,督脉不通,故必死。虢太子属于阳入阴中,故可治。

      历史上第一个中医急救起死回生的案例,就这样被扁鹊秦越人通过诊脉证候辨明了,而且进行了实际理疗处理。《史记》说:扁鹊乃使弟子砺针砥石,以取外三阳五会。有间,太子苏。更熨两胁下,太子起坐,更适阴阳。  也就是头针百会穴,引气走足阳明,冲破手三阳的“绝阳之脉”;同时让气行下腹部,化开膀胱之纽。利用艾灸疗法或是石头热熨疗法,温暖两胁足少阳脉,打通了全身经脉。  于此可知,在巫医没有完全分离的春秋战国时期,扁鹊秦越人的医术,让见惯了随时误诊致死的各诸侯国太医感到神奇不可知。这也让不知经脉医学的后人感到神奇,都以为是扁鹊秦越人要么是个神话,要么是有透视眼功能,能看到内脏病症证结。实际上,这是古代中医学的阴阳脉死征理论的归纳总结。它还是遵循科学实证经验以及哲学逻辑推理的规则的。在古代中医先哲的世界里,这个世界上没有巫师、仙佛所吹嘘的五眼六通等特异功能,有的只是实实在在的经脉循行辨证和俞穴归类诊疗技术。

        借助于古医书《阴阳脉死候》的记载和总结,中世扁鹊秦越人发展了中医经脉医学的诊疗技术,从十二经脉候脉,进而深入到脏腑腧募的辨证。这可以说是古代医学(不仅仅是中医学哦)最先进的诊疗技术。

        也就是说,中医经脉理论从十二经候脉,进化到借用气街、腧墓以及循经脉气行现象,古代中医找到了以简御繁的辨证技术。祖国医学的辨证,肃霜以为,是对各类疾病症状的概念归类。先有阴阳,再有四时,然后有六经,之后根据六经的病情急、缓进行归纳,把急症归手,缓症归足,一变,从六经又量化成十二经辩证。无论所谓的十二经辩证,早期都是依据三阴三阳来定的,并没有脏腑归纳进去,跟今天的十二经脉归类不同。比如:今本十二经辩证归纳

          足太阳  膀胱经;手太阳  小肠经

          足少阳    胆经  ;手少阳    三焦经

          足阳明    胃经  ;手阳明  大肠经

        足太阴    脾经  ;手太阴      肺经

        足少阴    肾经  ;手少阴      心经

        足厥阴    肝经  ;手厥阴心胞络经

    这就是元代以来的经络系统。里面还有奇经八脉以及气街、皮部、经别、经筋体系。虽然今天很多中医说不出里面的必然联系,但都有信誓旦旦的认为,人体有经络系统的,只是肉眼看不到。

          古代经脉理论体系:按照扁鹊歧伯氏以及历代扁鹊医学流派对疾病的分析认为,应当这样理解~

        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天,当疾病归类为三百六十五个病。而据太阴历,一年有354天(依据月行圆缺,每月计日29.5天。分大小月,这样大月30天,小月29天),普通年间个人疾病不出354种。依据夏历,把太阳历和太阴历融合,取长补短,成农历(阴阳合历),每19年人为置7个闰月,这样,有闰月的那年就算闰年(这个不是公历〔西元记历〕儒略历,而是农历),闰年一年计384天。而按照阴阳计时结绳记事,从阴阳变四象,直到八卦,尽八八六十四卦,凡三百八十四爻。这正好是闰年的时间。也就是说,在周天365•分野上,无论积余还是损阴,得病的品种,最多就是384种,最少是354种。这是变数。而普通的,就只有365个病。合到归类分析,也就是72候(每5天一个季节冷暖变化)、24节气、12月临界相变。再小结归纳,就是六气(六种季节)、四时、阴阳。阴就是寒冷,阳就是温热。据此:

            太阳(足、手)经脉,当正月、二月,疾病伤于人体腰、臀、头项。在病人身上发现,凡太阳证,大约都是疾病在背后从脚趾上小腿,然后经人的正背面,直上腰背颈项,连头带脑。而所涉及的内藏,并不仅仅是膀胱或者是小肠。泛太阳区域,所有内脏都受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才是膀胱、肾、大小肠、女子胞、男子精舍、肺、咽喉、头面五官。所以,古人只以手足太阳来解说。

            少阳(手、足)经脉,当九月、十月疾病伤于人体两胁肋区域,在病人身上发现,凡少阳证,所涉及的都是人体内脏的寒热往来,基本在内脏的实质性脏器里。泛少阳地界,影响最大的是心脏、胆、胃。古人无法精细区分,只用手足少阳来解说。

          阳明(手、足)经脉,当五月六月疾病伤于人体整个消化道系统,引起热病反应。也是直接把所有内脏波及到了。

        古人根据这三个疾病表现,发现它们的发热痛苦现象,归属于阳,阳,是发热、有动态的反应。所以,肃霜看到出自汉末的伤寒论把外感热病归属于三阳,极端佩服医圣张仲景的简约辨证,这样的把控,可以避免对寒热的粗鲁生硬把握,而把纷繁复杂的病理现象用几个明显的症状给归纳了。从十二经辩证的思路上,清晰了解古人的意图,在辨病上不走弯路。十二经脉辨证,和《伤寒杂病论》的六经辨证,在中古时期,是指的一个类型的辨证。只不过六经辨证是病、脉、药证、汤方的由简入繁。十二经辩证是病、脉、腧募证、直到腧穴(原、合)的由简入繁。六经辨证适用于汤药。十二经辩证适用于按摩针灸。

      (手、足)太阳〔经脉〕证:正月、二月受寒。病相发热恶寒。病体在腰臀背项头面。凡脊柱督脉背腧都属于太阳地界。病人感寒。古方处以汗法。——汗

    (手、足)少阳〔经脉〕证:九月、十月受寒热往来。病相烦心呕吐。病体在胁肋侧位。病人寒热往来而烦。凡带脉过桥脉都属于少阳地界。古方处以和法。——微汗

    (手、足)阳明〔经脉〕证:五月、六月受热。病相喘渴神昏。病体在胃肠道变化,或便秘或拉稀,而血热引起出血热、精神亢奋不识人。凡任脉体表双乳都属于阳明地界。古方处以泻法。——大汗

      (手、足)太阴〔经脉〕证:十一月、十二月受寒于胃肠道,人无消化吸收力,腹胀或者寒泄。病相体重安静,不思动作。病体变化在胃。表现在四肢热度不到。凡口味消化吸收力,都归属于太阴地界。古方处以温中开胃。——深睡

        (手、足)少阴〔经脉〕证:七月、八月夏天受寒,而刚觉病冷在外表,已经不能发热,只得睡卧聚气了。病相睡而不欲起。虽有外症,却内脏受影响。凡睡眠好坏,都属于少阴地界。古方处以大热通阳,借睡聚胃气。——浅睡

          (手、足)厥阴〔经脉〕证:三月、四月春天寒热往来,而人有阴阳房事,所生疾病,或上热下寒,生厥;或感寒而厥;或感热而厥。病相是阴阳不能交通,冷热隔开。虽无外症,却因内而外失举阳之能。凡生殖情志都属于厥阴地界。

    客从长安来 客从长安来

    古方处以清通之法。——小睡

          十二经辩证,在古典中医里面,对证明确,处方用穴精准。这才是按摩小科对技术辨证的贡献。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客从长安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prsm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