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不会有这种时候,对自己正在经历的事情懊恼不已,对自己的过失后悔莫及。想必这情景、这经历大多数人都会觉得说的就是我。
有这样一种人,做事情马马虎虎,不严谨、不认真。然后就认为结束了,然后就放到下一个环节,然后就会有些问题,再然后他就开始后悔了,很不幸本人就带有这种特质。
写文章不认真,没有校对好就让它出发了,昨日读给女儿听,小学生都明显看出的错误比比皆是,把个孩子笑的前仰后合,笑到肚子疼,这反面教育的榜样也是没谁了。因为不认真生活中工作中整出的乌龙事件也是经常搞的自己哭笑不得。
一次不认真两次不认真长此以往这样的人,会给其他人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呢。想必每每面对你提交的东西人家都要再三审视。因为在他的心目中,你的剪影里有马虎一项。记得听过一个差不多先生的故事,大概意思就是差不多,我去找找看哈。
与其事后悔恨 不如及时止损《差不多先生传》,胡适创作的一篇传记题材寓言,讽刺了当时中国社会那些处世不认真的人。 差不多先生指代做事不求甚解 浅尝辄止 处世不认真的人。
你知道中国最有名的人是谁?
提起此人,人人皆晓,处处闻名。他姓差,名不多,是各省各县各村人氏。你一定见过他,一定听过别人谈起他。差不多先生的名字天天挂在大家的口头,因为他是中国全国人的代表。
差不多先生的相貌和你和我都差不多。他有一双眼睛,但看的不很清楚;有两只耳朵,但听的不很分明;有鼻子和嘴,但他对于气味和口味都不很讲究。他的脑子也不小,但他的记性却不很精明,他的思想也不很细密。
他常说:"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
他小的时候,他妈叫他去买红糖,他买了白糖回来。他妈骂他,他摇摇头说:"红糖白糖不是差不多吗?"
他在学堂的时候,先生问他:"直隶省的西边是哪一省?"他说是陕西。先生说:"错了。是山西,不是陕西。"他说:"陕西同山西,不是差不多吗?"
后来他在一个钱铺里做伙计;他也会写,也会算,只是总不会精细。十字常常写成千字,千字常常写成十字。掌柜的生气了,常常骂他。他只是笑嘻嘻地赔礼道:"千字比十字只多一小撇,不是差不多吗?"
有一天,他为了一件要紧的事,要搭火车到上海去。他从从容容地走到火车站,迟了两分钟,火车已开走了。他白瞪着眼,望着远远的火车上的煤烟,摇摇头道:"只好明天再走了,今天走同明天走,也还差不多。可是火车公司未免太认真了。八点三十分开,同八点三十二分开,不是差不多吗?"他一面说,一面慢慢地走回家,心里总不明白为什么火车不肯等他两分钟。
有一天,他忽然得了急病,赶快叫家人去请东街的汪医生。那家人急急忙忙地跑去,一时寻不着东街的汪大夫,却把西街牛医王大夫请来了。差不多先生病在床上,知道寻错了人;但病急了,身上痛苦,心里焦急,等不得了,心里想道:"好在王大夫同汪大夫也差不多,让他试试看罢。"于是这位牛医王大夫走近床前,用医牛的法子给差不多先生治病。不上一点钟,差不多先生就一命呜呼了。差不多先生差不多要死的时候,一口气断断续续地说道:"活人同死人也差……差……差不多,……凡事只要……差……差……不多……就……好了,……何……何……必……太……太认真呢?"他说完了这句话,方才绝气了。
与其事后悔恨 不如及时止损差不多先生故事有点长,是直接粘贴过来的,但是这故事很经典,如今社会对差不多先生可是不太能容忍,因为没有人愿意把时间浪费在这样的人身上,时间宝贵,你反应慢半拍都遭人白眼,要是在像这位老人家一样,那真是会被放到犄角旮旯无人问津,自生自灭了。
大家能力相差不大,拼的就是谁做的更细致更完美,可以想不到,但是要有态度。与其给自己后悔的机会,不如开始的时候就付出百分之百的认真,如果败下阵来也没有给自己懊悔的理由。
一定要认真,一定要做好每一件事情,相对应的应该是懒,是对自己的纵容。你今天太过于善待自己,明天这世界就会加倍的还你残忍。
养成良好的习惯,从骨子里坚持下来,时刻让自己保持在同一状态下,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当习惯养成你不会觉得那是束缚,自然而然的事情,也不会有负担,相反很轻松,因为这就是你的样子啊。
差不多先生们现实中也没有多快乐,也许有一天他们意识到要改变自己了,改变过程就是与过去告别的过程,会有撕裂的痛会有诀别的伤,然后就真正重生了。重生后的你可能会看不上以前的那个你,看着的眼神里都是不屑和鄙夷。
主观上改变,放弃那个差不多先生,给自己一次重生,你可以做到。
也许你坚持了一阵子,那个差不多回来了,你还会懊恼。然后你努力轰走了他,他又回来了,在反复的交战中你都们都太熟悉了彼此。从此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那也要比最原始的差不多先生进步了,至少你们突破了原有的基因。
让你一下子打死它有点残忍,那就共生吧,因为今天的你相比于昨天更完美了!
与其事后悔恨 不如及时止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