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培训管理者习惯做一个需求调查,目的是看看企业各层级岗位工作者(包含管理者、专业人员)希望得到怎样的培训。
这样的调查大多时候被作为安排培训计划的重要参考。
但是实施时却很有难度,因为每个人需求不一样。每个人的需求提出也存在是否准确的问题。
前者好理解。而后者(是否准确)的问题,则是复杂的。就是说自己提出的需求未必是能够解决自己岗位价值提升的需求。
就如同我们很多时候提出的问题一样,未必是真实问题。如果不够准确的需求被提出来了,安排培训了,价值未必大。
有人问:为何有不准确的需求被提出来?
其一,当事人思考深度和判断能力问题;
其二,“造假”,就是搞不清自己需求什么,可以提一个司空见惯的需求,管他是不是自己的真实需求,既然你调查,我总觉得该给一个回应。
因此搞企业内部的管理培训,能否这样思考:
其一,从实际的工作结果出发,查找问题和成功经验,“问题”和“经验”都作为教学案例,进行复盘。
复盘的方式可以是“轻松自由”的沙龙,可以是“规范刺激”的私董会,可以是“形散神不散”的头脑风暴。
人数可多可少,可以是固定小组,也可以稍微松散一些,根据问题“招募”学习对象,自由报名,参加研讨。
这个部分的学习,是否可以占到80%以上?完全是实用培训。
其二,学基础理论。这里以中层管理者培训为例,实际工作问题重复出现,是个常态。但是同样的问题不能很好解决很多时候是不善于总结、不善于观察导致的。
而观察、总结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能力。这个能力训练除了具体实践外,不可忽视的是对基本理论的掌握。
无论你是什么管理岗位,有一些共性的管理原理是必须掌握的,需要补课。
不少管理者过去是业务尖子,到了管理岗位不适应,不少人一开始认为业务好,做管理,没啥了不起,其实这里是有差别的。
到了具体实践时就发现其中的不同了。 做业务是对事多一些,而管理则更多与人相关。
因此如何号召人、组织人、良好沟通、建立激励机制等等,变得比做业务时复杂许多。
这些有关组织、机制、沟通、变革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需要培训和研讨。 这个内容看起来与实际问题解决好像有点距离,实际上学通了,你会发现遇到新问题时,容易打通问题逻辑,并找到解决问题思路和办法。
这个方面要重视,避免只是就事论事,急功近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