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努力,这样才能有好的未来。”
“你要努力,才能不辜负大好的年华。”
“你这点努力根本不算什么,看看人家就知道了。”
……
这样的话,我们从小到大不知道听了多少,我们也是这样告诫自己的,只有努力才能过的好。
问题是,所有人都知道努力的意义,都想去努力,但很少有人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去努力。父母、老师、励志作者,大家以不同的方式鼓舞你的斗志,但不会告诉你应该怎样努力,也许他们也不知道该怎样努力吧。
努力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知道该怎样去努力,有些人一直很努力,但却一直达不到想要的效果,而有的人看似不努力,却处处顺风顺水。要努力,更要做一个聪明的努力者。
1.
你的经历中有没有一件事是你努力了很久,但却感受不到成功的喜悦,收获的多是挫败和自卑的?
我有,而且一直折磨了自己十多年。
我的整个学生时代,有一门课用的时间最多,成绩最差,对我的打击最大,这门课就是英语。
初中的时候,靠着死记硬背和对语法的理解,我的英语考试成绩还是不错的,虽然不是最好,但不至于拖后腿。
进入高中,课文变长,单词变多,其它课程变难,靠着背书来学英语已经不可能。我在英语课上的劣势逐渐显现出来,英语单词记不住,每次默写单词都很紧张,到了高三,因为记不住单词,英语老师只好把我叫到办公室去记单词。要说我笨吧,其它课程学的都还可以,分入文科班之前,我的理科成绩也是不错的,只有英语,好像上辈子跟它就有仇。
进入大学,依然要学英语,靠着努力,平常的英语考试勉强没有出现不及格现象,四级考了一次,六级考了三次,临近毕业的时候才考过。有人说,你六级都考过了,英语还可以,我能告诉你我大学四年三分之二的学习时间都用来学英语了吗?
读研的时候,不管是英语课还是专业英语我都认认真真听讲,课后认真复习,但期末考试的时候英语还是挂科了,这么多年唯一挂科的一次,那一次全院只有两个人挂科。
很多年,我都对英语深恶痛绝,但我还是一直硬着头皮在努力努力。
“木桶定律”告诉我们,一只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木板中最短的那块,只有让那块跟其它的木板平齐起来才能装更多的水。应用在生活中,就是要补齐短板,不能让短板太短。
对我来说,英语就是那个短板,我花了更多的时间来补齐这个短板,让它不至于太短。而现实是,我在大学期间完全不用花那么多的时间去学英语,考了三年的英语六级在找工作时并没有发挥什么用处,在实际中还是哑巴英语,而为了学英语我占用了很多学专业课和其他技能的时间,如果我把补齐短板的这个精力来让自己的长板更长会是怎么样的呢。
对个人的发展来说,你可以有短板,如果这个短板对你来说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影响,你可以避开。如果你能够把你的长板无限拉长,那将会是不一样的效果。你文章写得一级棒,你字写得足够漂亮,你特别会说话,你特别有运动天赋,你有艺术才能,只要把这些发挥好,你就有可能与常人不一样,从而取得不一样的成效。
在努力之前,认真的想想,哪些是自己擅长的,哪些是自己的短板,哪些是通过努力能够变得更好的,哪些是再努力也提高很慢的,不要看别人在哪一方面成功了,找准自己的优势和目标,然后开始努力。
2.
王大和王二都是大四的学生,两个人都规划了自己的毕业前景,考研、考公务员、就业,只要一样成功就可以。
大四上半年,王大开始忙碌,他上午看考研的书,下午找各种招聘信息,晚上复习国家公务员考试,他恨不能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利用起来,还是觉得时间不够用。
大四上半年,王二也很忙碌,除了毕业论文,他就去图书馆复习考研,他找来要考学校的往年所有信息,逐一研究,找准复习重点,然后开始学习。他下午还去操场打一个小时的篮球,晚上睡觉前与舍友侃侃大山,周末去爬爬山。
上半年,王二没有准备公务员考试,也没有参加任何一场招聘会。考研结束后,王二找来了公务员考试的资料,开始准备四五月份的地方考试,这期间他也没有参加招聘会。
考完公务员,王二开始认认真真的准备去参加招聘。
成绩出来,王大没有进入研究生面试,也没有考上国家公务员。王二研究生考试通过,也考上了地方公务员,因为准备充分,一家很大的企业也准备与他签约,权衡再三,他选择了读研究生。
王大和王二都是努力的学生,不同的是懂不懂取舍。
王大怕毕业即失业,他怕考不上研究生,所以他还准备考国家公务员,如果考不上工作机会也错过了,所以他还去找工作。哪样都很重要,都想抓在手里的时候,平均用力,哪样也显得不太重要。
王二不同,他最想的是读研究生,所以在那半年的时间里,他全身心投入。考完后,他又去考公务员,这期间,很多人劝他找工作,不要错过机会,他认为工作毕业以后也可以再找,先全力以赴一件事情,如果不成功可以再找工作。
把三个目标分成三个不同的阶段来完成与三个目标同时进行,这就是精力分配的问题,安排好先后顺序,并懂得取舍,该放弃的放弃,抓住最想要的那个。
3.
张三是个好员工,提起张三,所有认识他的人都会挑大拇指,张三太能干了,而且从无怨言。
早上第一个到,晚上最后一个走,时常加个班,只要安排他的工作他都保质保量的完成,别人的工作他也积极干,领导已经在不同的场合表扬过他很多次。对同事的请求他也是有求必应,笑脸相迎。
张三的工作越干越多,从简单的打字复印到重大工作事无巨细,同事和张三自己都觉得,如果有一个晋升的名额,那必定是张三。
后来,公司有一个主管的岗位空缺,被提拔的却不是张三。
张三郁闷了很长时间,后来张三又想明白了,自己的付出总有一天会被认可的,又开始埋头苦干。
公司领导也觉得张三干了这么多年确实很辛苦,但是在提拔主管的时候,还是没有把他列为第一人选,理由是张三似乎什么都能干,但只考虑自己手头的活,没有什么建设性的思维,也没有一件特别突出的能力,换句话说,张三干的活,换个人只要肯干也能干的不错,张三并不是一个不可替代的人。
没有核心竞争力,干的再多,也不是非你不可,在干好自己应该干的同时,还应该考虑你的独特性,充分发挥优势,不仅仅只做个拉磨的驴,既要微观也要宏观考虑问题。
努力是必须的,但仅仅靠着苦干有时候会离着成功越来越远,苦干加巧干是相伴相生的,有的人看似不努力其实却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努力方式,才能努力的相对轻松。
选对了路,找好了适合自己的车,然后一往直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