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优秀作品荟萃思路花语飘香瓜田
《红与黑》读后感——不羁灵魂的“红与黑”

《红与黑》读后感——不羁灵魂的“红与黑”

作者: 默怡 | 来源:发表于2023-05-03 08:49 被阅读0次

从没有哪本书拥有如此高的赞誉,他被海明威列入必读书单,被毛姆称为“真正的杰作”,作者司汤达靠他成为“现代小说之父”,它就是世界名著《红与黑》。

故事开始于19世纪初的法国,这时波旁王朝复辟拿破仑退位,社会处于激烈的政治动荡中,阶级矛盾尖锐。主人公于连出生于一个木匠家庭。因身体羸弱不适合做体力活而常年遭到父亲的呵斥和哥哥们的欺负。

但他有一副俊秀的面容,生性敏感细腻,勤奋认真。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于连,意志坚定,高傲倔强,想通过个人的奋斗改变自身命运而跻身上流社会,获取名誉与地位。他喜欢读拿破仑的《圣赫勒拿岛回忆录》,崇拜拿破仑,崇拜英雄,但为了实现他的人生理想却隐藏了自己的信仰,借助宗教往上爬,并在这一过程中与两个女人之间充满了爱恨情仇。

眼看人生理想终将实现,但前情人(德瑞那夫人)的揭发信将他和现任(玛蒂尔德小姐)的感情毁于一旦,理想就此破灭,冲动之下想要杀死德瑞那夫人未遂,从而锒铛入狱。他在狱中充满悔恨,他回忆过往,他发现心之所向不过是和德瑞那夫人的感情能有个圆满结局,他拒不认错,誓死捍卫自己内心的真挚感情和理想信仰,于是这位年轻人在断头台上结束了这短暂而炽烈的一生。

《红与黑》具有很强烈的象征意义。“红”代表革命、军队、军队生涯;“黑”代表教士、教会、教会生涯。于连想要成为拿破仑式的英雄,但最终是可梦不可及。

但所幸的是最后他梦碎但心未死,如果说“红”象征头破血流的革命,但那于连代表的红,我想一定是象征着炽热而诚挚的初心。于连在狱中对德瑞那夫人的告白使我久久不能忘怀,于连对她说,“我们在韦尔吉树林里散步的时候,我本来可以像今天一样幸福的,但是我勃勃的野心却使我向往着虚妄的他乡。

那时,你可爱的胳膊离我的嘴唇也像今天一样近,我却没有把你抱在怀里,反倒为了明天而离开了你;

为了建功立业,我进行了数不清的钩心斗角....一切都是枉费心机,假如不是你到监牢里来看我,我死了也不知道什么是幸福。”我想我们很多人都是如此,在每一个午夜梦回的时候,在某个郁郁不得志的时刻,亦或是在某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我们如梦初醒,恍然大悟,原来我最想要生活,在我忽视的某个过往里就已经存在了,我已经感受到幸福了,只是生在福中不知福罢了,于是我们和自己和解,和这一路走来的艰难险阻和解,前途无论是至暗还是光明,我最想要的,已经得到了。

所以,是时候丢掉武器和装备,轻装上阵了,那一刻或许便领悟到苏轼所言:“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揭示的人生真谛了吧。“红与黑”是当时社会中的青年人出人头地的两条捷径,也代表了当时社会的社会特征。

在这个故事里,我们看到了一位少年的奋斗和堕落,也看到了这位少年的野心和疯狂。利用德瑞那夫人和玛蒂尔德实现自己欲望后的悲剧。

少年时的于连有英雄情结,他渴望像偶像拿破仑一样,提着一柄长剑建功立业,然而可惜的是在19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法国,拿破仑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爬到上面的人要把下面的人踢下去,而下面的人竭力要把上面的人拽下来。社会就是如此,如堂吉诃德一般,骑士时代早已灰飞烟灭。天真的梦想终将被现实的大风刮得鼻青脸肿。

于连短暂人生的最后,爱与荣耀相结合的美好,几乎触及他想要的生活,遗憾的是他已经永远失去了享受的权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红与黑》读后感——不羁灵魂的“红与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qaaj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