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互联网科技@IT·互联网
这届唱衰罗振宇的人,我只能给40分

这届唱衰罗振宇的人,我只能给40分

作者: 嗨的哥尔 | 来源:发表于2019-01-07 07:20 被阅读3次

    罗胖新年演讲几天过去,网上又是一些没有创意、更没啥逻辑的嘲讽。这么长时间里,他们批评的功力还是没有长进。

    唯一有点创意的,是下面这句。

    中年人听罗胖的跨年演讲与老年人买权健的营养保健品,其本质上没有任何差别。

    4年了,他们终于学会类比造句,令人感动,我给40分。

    说到知识付费现象,我是相当有发言权的。

    1.我本科学的是「教育技术学」,当时华师大的三大名牌专业之一,它是研究如何用信息技术改善教育的专业。2.我高频使用目前主流的知识付费平台,包括得到、混沌大学、樊登读书会、吴晓波频道。3.我大学期间就经常使用各种在线教育平台,以及国内外校园网教育资源。

    下面就认真谈谈,我为什么给予得到这类知识付费平台很高评价,以及对这些网络嘲讽的看法。

    1.你能还原真相吗?

    对罗振宇、得到、知识付费的理解,为什么偏差很大?

    这可真是信息时代的宿命。接收信息的门槛极低,有个手机能上网就行,可是理解信息处理信息的门槛反而更高了,因为理解和处理不同信息,考验不同层次的认知水平。

    有趣的是,罗辑思维做了很多好产品,我付费使用过,受益匪浅。可是每次被外界讨论的大新闻却尽是一些“卖焦虑”之类的负面标题。

    在美国,人们发明了一个词:后真相(post true)。它说明了在信息爆炸时代还原真相的难度。

    1个人意外死亡,可以搞得满城皆知,因为有新闻价值。1千个人正常死亡,稀松平常,没有人在乎。

    人们忙着追热点,热点是什么,是一个个的以偏概全。

    真相跟你的自然感觉,甚至跟你接收的信息量多少,没有必然关系。

    不能指望这些网络评论家,键盘侠支撑起来的意见领袖,给你还原真相,因为他们从来都是真相的搅屎棍。

    批评罗辑思维的人,还是那么没有逻辑思维,也许这就是罗辑思维存在的意义之一。

    2.付费的知识好吗?

    我为什么给予得到和罗振宇极高评价?

    一是,产品体验确实好。

    在罗振宇和得到之类的知识付费兴起以前,在线教育是没有多少产品体验可言的。我作为这个专业,太清楚不过了。

    这几年的知识付费平台,使得互联网催生的产品经理这个职业和他们带来的产品精神,第一次用在教育实践上。

    靠官办教学是不可能的,因为连产品经理这个职业都还没有成为高校的专业和学科。

    其实也不奇怪,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逍遥学派、中国的孔子学团,不都是自发民办的么。

    我学教育技术学专业,讽刺的是在官办教学机构里,我没看到多少课堂教学质量是因为技术而改善的。花里胡哨的ppt和触摸屏就是一块遮羞布,掩盖了很差的教学准备。用上计算机的课堂,未必好过用黑板粉笔。

    早年用校园网资源和很多在线教学平台,那是一种大海捞针的窒息感,真正的知识焦虑。现在老说得到卖知识焦虑的人,完全搞错了,他们没对比过真正的知识焦虑。

    在美国,可汗学院用最简单的视频,引起教育界的反思,他没有花里胡哨的操作,简简单单一支笔一个人说话的视频就实现好的教育,由此提出了翻转课堂理念,实际上打了技术派的脸。即便这样,国内现在学翻转课堂,大都变成技术层面的操作,彻底变味。

    对于教育,技术只是载体,最重要的是传递知识的那个人,他的知识结构、水平和教学准备,以及组织起这些教学资源的那个系统,它的精神宗旨是什么?

    这些东西,我反而在得到、混沌大学这种自组织的商业机构身上都看到了,他们没有教员编制的制约,纯粹用契约精神,灵活调动有真正市场专业经验的一线专业人。

    真实世界的知识更新很快,它们发生在科研和产业的一线。学校在学科设置上不灵活,严重滞后于新知识的增速,这又是知识付费平台具备的优势。

    我认识一个会计老师,她很焦虑,AI技术将蚕食这个工种,学校的会计专业不会那么快就停止招收,只是几年后这届入学的学生毕业,将面临什么样的就业市场?

    类似的,行为金融学从丹尼尔卡尼曼写出《思考快与慢》之后,迅速崛起为新兴学科,在中国高校好的行为金融学老师太少,以至于把他们束缚在三尺讲台,就是对新知识传播的一大阻碍。

    有更多在实际投资中,真正需要这个知识的活生生的人,他们不需要一纸文凭,他们不想要为了这一个学科进高校,被迫学一堆额外不相关的东西。能不能给他们一个选择?

    让知识去真正需要它的人那里,而不是去混文凭的人那里。信息的壁垒随着技术发展早已打破。前沿知识可以穿过经院这个中转站和围墙,直接送达需要的人手里。就是现在的知识付费做的更好的地方。

    当然目前知识付费平台也有缺点,就是不能实时真人互动,但目前对于知识传播而言还不是最重要的。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亚里士多德

    5G很快要来了,最先用上虚拟场景的,绝不会是线下课堂,而恰恰是这些自组织的在线知识付费平台,未来这种真人互动性也很可能解决。

    知识平台有效整合了信息技术的优势,官办教学和新知识的速度却在不断拉大。搞不好5G之后,未来新型大学的雏形,就是从目前这种商业知识付费平台里发展出来的。我赌这将是大概率发生的。

    二是,回归知识的本质

    上边也提到了传统官办教学的缺陷,以及过去在线教育的质量差。下面提的才是真正的重点。

    我认为,仅仅几年前我就是一个相当狭隘不自知的人。也经过九年义务教育和高中大学教育。但其实就是一个在传统教育路径里,吸收了大量学科信息,却见树木不见森林,算不上有见识的人。

    得到和混沌大学这类平台,弥补了现行教育中最缺失的东西。就是从信息量到思维方式上跨越多个学科。

    回顾以往的求学经历,整个义务教育和高中,是为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而上了大学又一下子挤入专业化的宅门里。

    这个世界的知识也太多了,我们像一个没有指南针和地图的人,匆匆行走在车水马龙的知识世界里,心里更多的是惶恐,而不是探索新疆域的好奇。

    现实中,从专业设置各方面,一般高校深陷分科的泥潭里,学生的视野自然很窄。你即便是跨专业选课,无非从一个泥潭跳进另一个泥潭,那是两个互相不对话的孤立体系。一般给你上课的老师本身受到的教育,就使他们很难具备跨多个学科的思维方式,不是你说变就能变的。

    实际上,知识越是被严重分科化、专业化之后,你为了真正理解它,越要找见它被分科以前的起点。

    不断梳理,修剪你的知识树,回到所有知识的起点,建立整个知识体系的坐标,所以哪怕是为了真正理解一个学科,你都要站在学科外的视角,站在整个人类文明的视角再看一遍。这才是回到知识的本来面目。

    这一点就是罗振宇和得到不断强调的,它其实也是过去高校和中小学经常强调,却实际上落实不了的跨学科思维

    这样一个视角落到实处,坦白说,在得到和混沌大学这些平台兴起之前,我从未见过,甚至不知道它的重要性。

    它不在于给你最精深的东西,让你一开始就陷入专业化的宅门里,而是打开一个足够大的格局视野,先建立知识感、让你带着指南针和地图上路,探索新边疆。

    我从2年的学习经验所收获的,比我整个9年义务教育+高中大学,都要多的多。思维方式的改变和成长型的心态,是最让我受益的东西。

    我很感激得到、混沌大学,他们做了一些教育界真正该做,却没做好的事。

    3.知识和商业

    批评罗振宇的声音,常常表现出的就是对知识和商业的无知,这样的人不在少数。他们以为:

    • 商业可耻,贩卖知识更可耻,罗胖就是个商人。
    • 在线付费生产的知识,都太功利,太浅薄了,或者干脆算不上知识。
    • 知识付费大多数不会带来实际作用,就是骗钱的

    总之,有用,就说它功利;没用,就说它骗钱,卖焦虑。这种风骚思考谁不会?

    我们身处商业时代,理解商业逻辑,至少清楚自己是怎么被营销、被嵌入这个社会协作网络中的,其实是每个人对自己负责的必修功课

    首先,商业可耻吗?

    要不这样,你别买任何商品,商业可耻,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你也别读书,你一读书,出版商就笑了;你也别上班,你一上班,就成了资本家剥削对象,成了推动邪恶商业世界的一个齿轮…

    回看历史,这是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农耕文明,重农抑商的思想惯性。这一点在西方中世纪也如此,直到马丁路德宗教革命后,新教解放了人的思想,有了发展商业的自信,近代璀璨密集的科技和工商业文明成就由此爆发。

    商业就是讲价值生产和交换,价值互惠,这和原罪,可耻有毛关系。

    真正的问题在于,价值交换的双方认为什么有价值。如果双方认为杀人越货有价值,缔造出来的商业当然就败坏。如果双方认为育人、发明创造有价值,缔造的商业当然是人类福音。

    换句话说,只有群氓、乌合之众、无耻之徒才造就了坏的商业。好的教育,使人明智讲理,才有更多好商业。

    开口就是一句“XX就是个商人”的人,干脆回到自给自足的原始生存吧,去做个言行一致的道德婊。在现代还能这么想的,是个可怜人,poor guy。

    其次,好的知识体验是怎样?

    前面提到过,我给得到这些知识平台很高评价。
    还有一点必须理清,什么才算知识,你需要什么样的知识?

    一些人说现在的知识付费,充斥的是速成的、功利的二手知识。许知远说这是卖知识胶囊,太讲究效率。

    说到功利、二手知识,就很搞笑了。你先要理解什么是「功利」、什么是「二手知识」。

    你一拿起书本就很功利了,凭什么作者花了几年写出来的书,你一个星期就读完了?凭什么唐僧要千里迢迢西天取经,今天你上网一个下载就看外国高清大片了?如果这些是功利,你就要抛掉此前人类一切文明成果了。

    据我所知,没有比考个好大学,拿个文凭找份好工作,好好挣钱,更朴实也更功利的求学态度了。

    至于二手知识,我们从幼儿园开始就在吸收了,甚至很多人这辈子压根没见过一手。即便所谓一手知识,前沿知识,那也是站在巨人的肩膀,引用论文可以列一堆,那不都是在二手知识堆里爬出来的?

    知识的产生,从来就不在学堂之内。很多企业就是学习型组织,是新知识产生的源头。现在等新知识被著书立作、拿了诺贝尔奖,进了课堂,黄花菜都凉了,或者干脆你在学校学完出来,发现整个行业都没了。

    信息技术革命正在改变传统学校对知识的解释权和垄断。新知识在商业、市场和科研中飞快增长。

    在美国,他们有发达的民办大学体系,而只有在现在的中国,你才找到如此规模的,有求知欲的、而在传统官办教育体系里得不到满足的奋进人群。这种现象在欧美都罕见。

    有理由相信中国的知识付费行业将超越美国的同类市场。

    原因很简单,因为美国有发达的民办大学体系,而中国没有。就像美国因为有发达的信用卡体系,中国没有,反而促使移动支付在中国的超大规模普及。

    4.别当评论家

    对知识和商业的偏见,让人看不见好东西。

    每年当有一个人站在一块超大屏幕墙下,做着长达几小时的公开演讲,甚至他还出现在电视机前的时候。不管他是不是一个胖子,很多人对这种现象不见得能马上习惯。

    这个世界是越来越分化的,越来越没有所谓的主流。

    就像我也不玩抖音,有天当我发现它居然这么火,你能做的只是去理解它,理解不了,也先接受它。

    中国最不缺的是人,人制造的大量信息中,噪音占了绝大多数。

    比起勤奋的吸收大量噪音信息,不如修剪好你的知识树,让它生长。比起做个评论家,不如成为能做事的人。

    这样的人,不容易被各种厚黑学和网络评论家迷惑,面对未知和未来,不容易惊慌失措。

    至于明年黑罗胖的人,有没有进步,到时候再看他们表现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这届唱衰罗振宇的人,我只能给40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qdy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