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白素心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清明节,昨天晚上婆婆就煮上了茶叶蛋,早上起来我和女儿每人都吃了三个,以至于午饭都吃不下去了。
印象中,清明原本不是一个特别隆重的节日,记得小时候,清明节这天学校从不放假。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像清明节、端午节这些传统节日,也会给我们放假了。
午饭时,婆婆非常感怀地提起了她小时候做“悄悄饭”的事情,一下子又勾起了我的回忆。在我这辈子的诸多遗憾中,其中一个就是从来没有做过“悄悄饭”。
我们当地有一个习俗,就是在清明节的晚上,约上自己的“一把帘子”(也就是自己的同窗好友),一起做“悄悄饭”。
至于什么是“悄悄饭”,每个地方好像还不太一样。比如我婆婆小时候做的“悄悄饭”,就是每人拿两个生鸡蛋,去其中一个要好的朋友家里,去到谁家里,谁家就负责下面条,下面的时候把各自带来的鸡蛋煮上,等到面熟了以后大家一起悄悄吃。
“悄悄饭”通常是在清明节一大早做,但是大家伙会提前在晚上集合,玩上一个通宵。这也是我小时候特别想做一次“悄悄饭”的原因之一,可以不受父母管束,肆无忌惮地玩一个通宵呢。小孩子嘛,就是贪玩。
玩的花样也很多,比如用高粱秸秆编些小玩意儿,用毛线或者麻绳编鸡蛋兜等。玩累了,大家就躺在一个大炕上,头挨头、脚挨脚地说说悄悄话,姐妹们之间的感情也在不知不觉中悄悄升温。
听说吃完“悄悄饭”,大家还会去荡秋千。荡秋千也是清明节的习俗之一,以前大家都住在村里,就会在村头扎一个大秋千,男女老少都去玩儿。谁的秋千荡得最高,谁这一年的运气就最好。
只可惜做“悄悄饭”这件事情我只有听说过,从来没有亲身经历过,因为从我记事开始,我就跟随父母住在供销社采购站的大院里,在这个集办公与住宿于一体的大院儿里,统共不过七八户人家,有孩子的人家本就没几户,还都是男孩儿。
再加上我出身于普通工人家庭,且性格内向,而我又阴差阳错进了一个实验班,这个班里的同学不是官宦子女就是教师子女,我在里面显得格格不入,也没有几个要好的朋友可以邀请我去她们家做“悄悄饭”,于是做“悄悄饭”这件事便成了我人生中的一大憾事。
后来长大了,做“悄悄饭”这件事也渐渐不再流行。人们的经济条件越来越好,家家户户都从平房搬到了楼房上,烧炭的炉子变成了暖气片,炕也变成了床,“一把帘子”的感情也没有以前做“悄悄饭”时的那样好了。
除了做“悄悄饭”,还有很多清明的习俗如染红鸡蛋,编鸡蛋兜等也慢慢被人们遗忘。除了手机日历上显示着的“假”字可以让我们得到片刻的欢愉,好像再没有多少值得期盼的事情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