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手札
公众号ID:guoxueshouzha
1
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
孔子所处的春秋时期是一个重视甚至畏惧死亡的时期,传承夏商周三代以来的敬祖思想,逐渐演变为对鬼神的崇拜。祖先可化为鬼神,对人世施加自己的影响力。因此人们敬祖敬神。
人们这样敬重死亡的先人,其实是因为对死亡的“无知”。也就是没有人能够体验过死亡之后,将这些体验告诉给别人。这成了“不能说的秘密”,大家都想知道谜底,却怎么也得不到。
对死亡的一无所知,使人们产生了对死亡的畏惧。
孔子清楚社会舆论的导向,却提出了相反的主张,即“未知生,焉知死”。
短短6个字,体现了孔子的人文关怀和儒家的核心思想。
孔子不语怪力乱神,对鬼神敬而远之。孔子强调对现世生活的热爱,重视生命的美好。这是孔子的人文关怀。
儒家的核心思想在个人修养方面是“仁者爱人”,在人生观方面,主张“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是儒家以天下为己任的士大夫思想的具体表现。
因此儒家思想必然重视“生”,伴随儒家礼制发展起来的敬祖文化是维系古代社会基层组织的工具,并不是儒家的核心思想。
2
儒家重视“生”,但也不轻视“死”,对于“死”的态度,儒家有几种即“死而后已”、“杀身成仁”、“生死有命”。
这几种其实都是和“生”的意义相对应的,“死而后已”,是说对生的价值的追求,只有到死才会停止。这里的“死”代表的是“终点线”,是对“生”恋恋不舍的回眸。
“杀身成仁”,是用死来证明生的价值,这里“生”与“死”统一升华成了“仁”,是一种生命的升华。
“生死有命”,是将生与死置于未知的时空里,但前提却是勇敢面对“生”,认真思考“死”,向死而生。
可以看出儒家的观念里,“死”都是对“生”的回看,必须和“生”有联系的“死”才有意义。
3
儒家思想中对生死的看法是巧妙的,它并不偏废其一,也不同时强调其二,而是“允执厥中”,体现中庸的平衡之道。
这是圣人追求的至高境界,对于我们来说,明白生命的美好,有勇气向死而生,这就是生命最好的状态。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如此幸运的拥有这样的状态。
近日,甘肃庆阳女生因抑郁症准备跳楼,楼下有多名围观者高声怂恿女生跳楼。营救的消防人员在窗口尽力拉女生返回屋内,却被女生主动挣脱。
一条生命就此消逝……
而在下落的瞬间,看到的是围观者的欢呼,和营救消防人员的痛哭。
笑与哭,生与死,也许只有走到尽头才能寻得答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