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两种我初入职场受益最大的两种思维方式,也是我经过很久的训练才形成的思维方式。
1、快速试错
作为一个刚从象牙塔到职场的新人,很多学生的思维方式并不适用。最开始工作的时候,我是做新媒体运营,要负责写文章,自己很希望把文章写好,就赶紧选题,构思框架,花一整天的工作时间写好终稿,晚上又加班排版,后来发给老板和同事预览才发现,我写的文章框架和重点本身就有问题,然后就要从选题/构思框架重新开始。
这样下来,我写一篇公号文章的流程就变成这样,而且因为这样不断返工,我当时写一篇公号文章排版发出去大概需要三天左右。
这种事情最初发生过几次,自己有一点强迫症和完美主义,总觉得事情不做到完美就不能拿出手,但后来工作效率实在是太低了,我就尝试转变自己的思维和方法,比如写公号文章,从之前的成稿拿去审稿,变成现在
先选题,然后去征求反馈(比如去公众号后台私聊用户),看选题够不够吸引人,他们会不会有打开的欲望。
确定选题之后,去构思文章的框架,要传达的是什么,要突出的是什么,然后写下框架口述给同事或者领导听。
确定构思ok之后再去填充内容和例子,这样一篇初稿就出来了。
把初稿再改一遍拿给老板看,如果有问题再修改,没有问题就去排版,最审稿后发布。
我的流程就变成了这样:
通过这样的方式我写公号文章的速度大大提升了,基本上一天或者一天半就可以写出一篇主题能吸引用户,构思和内容都通过审核的文章。
最开始我会怕这样的试错方式会打扰到其他人工作,但是后来发现同事和领导也都很喜欢我这种方式,因为这只需要他们五分钟不到的时间做反馈,但却能防止我在错误的方向上一直努力。
这种快速试错的思维方式让我很受用,也和很多朋友分享过,有一个朋友告诉我说,这种快速试错的方法在互联网公司是很常用的,不过他们有更专业的说法——MVP,还给我推荐了一个小程序里的课程,在这里也分享给大家,如果大家希望多了解MVP相关的东西,也可以去看看这门课程。
(截图来自【即能】小程序)
(截图来自【即能】小程序)
在看了之后发现我的这种快速试错的思维方式和课程里的理论框架是完全契合的,用这个理论,还可以更好去指导我的实践。工作以后,也终于意识到了理论的重要性,以前在学校觉得理论都是虚的,只是写在考试卷上的。现在踩了很多坑之后发现,好的理论真的可以帮你避免大量的误区,学习理论和别人的经验还是有必要的。
2、排任务优先级
很多人都会有一个习惯:写日程本或者手账,来提醒自己这一天要做什么。
我一直也有这个习惯,通常我写完的日程长这样(这是我7.19写的日程)
正如图中所示,我写日程本的方式就是把任务罗列上去,期待自己这一天动力满满,能够把任务都高质量完成,但是到快下班的时候,才发现最重要最紧急的分析推文数据并没有做,因为第二天是要开会讨论这些分析结果然后去做新选题的,所以那天自己加班到很晚,整个人都很心累。
其实,这就是我日程本上的一个问题导致的:没有任务优先级,而是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这会带来两个结果:
我会倾向于先做那些自己擅长的或者容易完成的任务,然后下班的时候发现最紧急的任务没有完成。
一天的精力分配不合理,比如头脑最清醒的时间段并没有用来做需要头脑风暴的事,而是在下午两三点最困的时候去想这些,最后会感觉自己一天都过得很糟很累。
被这样的困境困住几天之后,我尝试了一个以前看到过的2*2给任务排优先级的方法,去按照重要和紧急两个维度把日程本分成四个象限,然后把自己当天的任务放进去,就知道自己到底要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了,如果现在再让我回到7.19那一天,我的日程本应该是写成这样的:
然后我会按照象限的1、2、3、4顺序去完成这些任务,这样尽管我觉得“分析数据”是一件有挑战性的事,那我也会因为它是“既紧急又重要的事”而去首先完成,好好为第二天的会议做准备。
其实这种方法可不仅仅让我现在的每一天都会变得很有条理,不会像以前一样去赶着DDL做任务,也防止自己因为惰性去逃避那些有挑战性或者无聊的任务。更重要的是,它让我学会了快速判断一件事对我的价值是什么,我觉得这是很重要的一个能力,它可以让我把时间都花在真正有意义的事情上。
其实很多人读下来之后会觉得这两个思维方式很简单,甚至很多人以前都听过,但是我觉得“听懂”和“实践”是两码事,你能很快理解一种思维,但是你一直不去用,用了也不坚持,那这种思维的好处你是不会体会到的,千万不要眼高手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