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几年的圣诞节,女儿对这位神奇的老人深信不疑。
当时她年幼,所交往的小圈子里,同伴们的家长也准备圣诞礼物。
大家最喜欢做的事情是:在圣诞节的早晨分享交流收到的礼物。几个女孩子围在一起,询问对方收到什么礼物?再炫耀自己的礼物。叽叽喳喳,互相赞叹一番。
回到家来,问的是,为什么班里别的孩子没收到圣诞礼物?
简单地答复这个问题:“因为她家不相信圣诞老人,所以圣诞老人不会送。”
这个阶段,女儿百分百地相信圣诞老人真实存在。
二年级之后,女儿开始乘坐校车。
经常和车上高年级的女孩子谈论,那些孩子和她们不是一个圈子的,都不曾收过圣诞礼物,回家跟父母聊这事,有的家长直言相告:根本没有圣诞老人,圣诞老人就是他们的妈妈。
这些话传到女儿耳中。
连续两年,每到圣诞节时,校车上分为两大派,开启辩论赛,女儿和另外两个女孩是圣诞老人拥护派,其他是半信半疑派,几个高年级女孩是质疑派。
如此一来,女儿虽然相信,但是,仍然希望家长拿出确凿证据来,证实礼物是圣诞老人送的。
她甚至用稚嫩的笔触写下,请圣诞老人赠送照片,以便拿给那些朋友看看。
其他的礼物都到了,唯独没有照片,她很失望。
我解释:“估计圣诞老人认为相片是赠予亲近的人,不能随便给别人呗。”
她本来是为了说服别人,然而此时失望了。
我倒不是为了谎言而说谎,是希望她能在美好的童年多呆几天。
我希望在她的信念中播下一粒种子,让美好生根发芽。
其实,有不少蛛丝马迹可以发现。只是孩子们更希望圣诞老人是真实存在的。
另一个拥护派,有一年,礼物中有一包松子。
她妈妈把标签撕下来,放在垃圾桶里。结果,被孩子看到了,捡起来研究一番。纳闷地问:怎么和圣诞老人送我的一个牌子?
她妈妈胡乱编了个理由。
孩子似有所思,但是很快释然。
女儿三年级时,按照她的愿望单。趁周末外出买自行车,当时刚下过大雪,路上有积雪和融化的雪水。
回来时,遇到女儿和伙伴们去学舞蹈。她们有说有笑,并没看到我,我把车子倚靠在墙壁上,迎上去跟她们说话。
等她们走远了,再返回去推车子。
自行车在贮藏室等到了圣诞节前夜,高先生趁女儿睡熟了,下楼把自行车搬进书房。
第二天一早,我们还未起床,就听到女儿的脚步声、惊喜的叫声和一迭声的呼唤妈妈。
兴奋劲下去后,她反复打量自行车,看到前轮上有几点泥水痕迹。问:“圣诞老人送的礼物,怎么会有泥巴呢?”
我们连忙解释:外面下了大雪,大概是圣诞老人在窗户边沾上的。
看她的样子,大约七分相信,一分不解,二分怀疑。
到了合适的年龄,我主动告知圣诞老人的事情,大致沿用作家龙应台对儿子的说法:圣诞老人真的有,只是现在他年纪大了,退休了,所以,是爸爸妈妈代替他工作,为你准备圣诞礼物。
看得出,女儿很失望,真的很失望。
神奇的北极,冰做的房子,住着慈祥博爱的圣诞老人,他掌管着全世界儿童的心愿。而且了解每个孩子每年的表现——只要好好表现,就会有礼物。
然而,突然间,礼物是凡尘中的人所送,实在是太平淡了。
我们一如既往地送她礼物,她仍能享受到可期待的美好。
无戒365日更训练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