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
以前曾做过这样的傻事,问朋友:你说我读什么书好呢?给我介绍几本书吧。当时确实想要读书;其次,也是为了好学。浑然不觉的这是无知的问题。
浩瀚书海,莽莽苍苍,比原始森林还要神秘和幽深,谁能说得清这个世界有多少书?谁又能知道你能读的书有哪些?
这么说,是因为介绍读什么书,与提问的人已经读过什么书,又能读什么书有关。记的2013年,好友东东借给我几本繁体字的书。当时有些畏难,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读完。东东说:“你有了一定的阅读积累,这些书,你应该能读下去,对其他朋友,我没介绍这些书。”
对,说起能读什么书,阅读功底是关键。
我今天要说的这两本书其实很普通,只要有了一定的阅读功底,读起来也不过就是一本厚厚的长篇小说而已。
下面我就说说用了11天的时间,读完M.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第三卷在盖尔芒特那边和第四卷索多玛和娥摩拉的故事,这是我第二次写《追忆逝水年华》读后所感。
作者M.普鲁斯特,法国作家,1871年出生,1922年死于巴黎。
《追忆似水年华》从1913年开始出版,1927年完成第七部《过去韶光的重现》的出版后,这套书才真正完成。可1927年作者M.普鲁斯特已经离世,这套书是他送给这个世界最好的礼物,也是他身后盛誉之源。提起M.普鲁斯特就会想起他的作品《追忆似水年华》,一生有这样一套巨作,足矣。
故事梗概;
第三卷:盖尔芒特那边
《追忆似水年华之盖尔芒特那边》是作者从少年向青年过度后,主人公开始参加社会活动,在一些宴会中所见所闻所感所思。
故事的开始,就是主人公一家为了外婆的病租赁了盖尔芒特公爵在巴黎住所的偏院,与盖尔芒特一家以及巴黎几个世家结缘,开始了不一样的社交、暗恋以及感情波折之旅。
主人公我因为整天观察盖尔芒特家的交往情况,对盖尔芒特夫人有了感情,为了能参加盖尔芒特家的宴会,近距离接触盖尔芒特夫人,得到盖尔芒特夫人的认可。主人公每天在盖尔芒特夫人散步的路上徘徊,假装偶遇,但盖尔芒特夫人对他这样一个既没有身份、又没有地位的年轻人丝毫不在乎,并没有结交他的意愿。
愁闷,苦恼的主人公,内心十分沮丧,着急,想要不在乎暗恋对象,躲避,压抑自己,都不奏效。主人公这些内心挣扎都被一一描述,大段大段的内心独白,包括对盖尔芒特夫人矛盾的感情,都细致入微的记录,读这样的段落至少需要十几页的内容。
在一次次碰壁之后,主人公采取了迂回战略:找盖尔芒特夫人的外甥、作者好友圣卢帮忙,而圣卢在巴黎郊区的东锡埃尔,于是我坐着马车去了圣卢军营,在那里度过了两周左右的时间,请求圣卢帮忙,但目的并没有达到,最后我只好回到巴黎。
后来因为交际沙龙之主--德.维尔帕里齐夫人的帮忙,我才被盖尔芒特夫人接纳,而这时,我的地位莫名被抬高,一些贵族对我十分客气,我也参加了盖尔芒特家的宴会,在那里度过了一个十分热闹的社交夜晚。
一场宴会,作者就用了80多页的笔墨。宴会上我遇到的一个又一个贵妇人,这些人物的表情、衣着、势力的嘴脸,甚至愚昧无知的细微动作,都落在作者的笔下,就像在做一幅幅人物素描,从眉毛的微小动作,到脸部的阴影,肢体动作和握手的轻重等等,作者一丝不苟地交代。
整个宴会下来,他写了11个夫人,写了贵族侯爵的虚伪。参加一场宴会下来,主人公在社会的地位更加牢固,要与他结交的朋友越来越多。于是就有了以后的其他交往。比如在盖尔芒特王妃家的宴会,和德.夏吕斯的近距离交往,才有了第四卷关于同性恋的很多描述。
第四卷:索多玛和娥摩拉
索多玛和娥摩拉,分别指的是男女同性恋。索多玛和娥摩拉原来是圣经中有名的“罪恶之城”,在本书里指的是犯有同性恋之罪的人。
“女人自有娥摩拉,男人则有索多玛”。
小说的开篇就有这样的一句话,预示着这篇文字围绕的都是这样的内容。
参加宴会之前,德.夏吕斯与裁缝朱皮安的苟且正好被我发现,这样在其他场合看到的德.夏吕斯与一些年轻男子的不正常感情就被我洞察。
后来我去巴尔贝克度假,又与女友阿尔贝蒂娜感情亲密起来,可阿尔贝蒂娜又是一个双性恋者。主人公对阿尔贝蒂娜妒忌的心理导致他纠结不已,感情发展曲折。我和她经常参加二流贵族维尔迪兰夫人家庭星期三的小集团活动,在那里,遇到了更多的双性恋者。
作者关于双性恋者身体动作,扭捏的表情,以及因为畸形感情导致性别错位,男人女性化,女人也有男性动作特点,都有精确的描写。
这是非常考验功夫的描写,但作者却能手到擒来,大段的描述,以及对这些动作的评论,甚至讽刺暗喻,夹叙夹议,都精细地展现。读起来,就像你站在显微镜下看剥片,再细小的环节,都不会被忽略。也像是站在一个没有美图功能的相机前,把所有的动作、表情、肌肉抖动,都照了下来,读者就负责看照片而已。
读后所感:
洋洋洒洒100多万字,两卷本的书,用了我11天的时间,这是最快的阅读,也是,最起劲的读书享受。
其实,小说没有故事情节,只不过是电影的几个场景的变换,人物换来换去。不是这夫人,就是那男爵的,你看着来来往往,却有着不一样的人物刻画。
读完后,感觉没有哪个作家能像M.普鲁斯特这样细致地观察与分析,把人物的动作与内心、性格、品德等刻画得这样贴切,一个个人物,其实都不是简单的描写,在社交中的各种表现,都是人物内心的体现,也是人物虚伪的外露。
其次,M.普鲁斯特架构了七卷本的《追忆似水年华》,涉及了上百个的人物,大到贵族小到贴身仆人,每一个人的刻画都让人印象十分深刻,这样的谋篇,在我以前阅读的书籍中,还没有遇到。
也许《红楼梦》中人物已经够多了,可《追忆似水年华》立意不同,不在于情节,只在乎人物的塑造。而且这些人物还是随着社交场合的变化而变化,人物之间没有太多关联。
再次,这套书涵盖的内容很丰富,有关于人生意义探讨,亲子感情的亲疏,梦境的分析,哲学探讨,生物的自然生长,爱情心理变化,当时政治问题以及军队的一些发展等等。每一部分,M.普鲁斯特都能严谨论述,发表观点。
最后,我想说,这两本书很好读,没有那么难懂和难读。
第一次写《追忆似水年华》读后感时,好友佳茗说20年前她就读完了这套书,她并没有感觉这套意识流的小说鼻祖有多难读。我也是这样的感觉。在阅读中,有些大段的描写,读起来很过瘾,觉得没有谁能像作者这样把各种心理、各种状态写得如临其境一般。读着,很激动,也很欣喜,竟然有人能够以局外人的角度写得这样真实。
此外,读这两本书,还有一种读忏悔录的感觉。在一些场合,主人公把自己对身边人物的喜好、对爱情的阴暗心理、对贵族的虚假客气,都一一表述出来,把一个初踏入社交领域的青年男孩的微妙心理展露无遗。
题外话:
这两本书共计110多万字,但真正读的大约100万字,有10多万字是关于地名和人名索引,不需要去读。
书的篇幅很长,如果不着急,可以慢慢读。
我读的时候有些着急,是因为怕自己不一鼓作气读下去,放下后,有一天不喜欢了,那就又要半途而废。
这套书买来4年左右,如今终于读完,但《追忆似水年华》还有三卷没有读,是因为我当初买的是徐和瑾翻译的版本,徐和瑾没有完成整个翻译就去世了。我购书时完全不了解情况,所以算是买了半套书,如果朋友们买这套书,看好了版本再买,千万别犯我这样的错误。
喜欢的几段话:
“这种虚假的亲热,说穿了就是他们所说的有教养,但对这种亲热信以为真,那就是没有教养。”
“社交界就是这样,大家都不跟对方说自己想说的话,生活中到处都是这样,但愿死后会好一点,至少不用再袒胸漏肩。”
“在老想往上爬的中层社交圈里,家庭被人抛弃,但在固定不变的阶层中,家庭却起到重要的作用。”
“有时你能再次见到另一个人,却无法再现流逝的时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