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写作背景看“老王”
陕西省于红梅名师工作室、陕西省学科带头人刘宏工作坊成员 赵萍
![](https://img.haomeiwen.com/i16572879/cfa4968a672be2a1.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6572879/d1add18399e0012f.jpg)
《老王》一文中,杨绛后来说“自己不敢乘三轮”,而第一段中则说“我常坐老王的三轮车”。由“常坐”到“不敢乘”,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文中提及了“文化大革命”一词,它发生在1966年-1976年。那是一个荒唐的年代,许多国家干部被下放到“五七干校”(文中简称“干校”)进行劳动锻炼,知识分子被打为“反动学术权威”,每天在大会小会上戴高帽,挂木板,挨批斗,剃阴阳头,还要被“红卫兵”驱赶到大街上游行,身心遭受双重侮辱。杨绛的女婿因不愿诬陷别人被逼自杀,丈夫钱钟书下放劳动瘦脱相病缠身,杨绛自己被发配打扫厕所……经受着漫长而痛苦的折磨。
由“常坐”到“不敢乘”,告诉我们杨绛一家经历政治浩劫,也陷入深深的苦难当中。这与之前所述细节一致。当时,别人对他们避之不及,老王却仍愿蹬车送钱先生看病,仍旧尊称他为“钱先生”。老王在与这家人的交往中,也感受到他们对自己的关心、帮助和尊重,他也还之以更亲厚的关心、帮助和尊重,这在当时是冒了很大风险的。
结合老王临终时送来鸡蛋和香油一事,老王为人行事所表现出的心地善良、忠厚仁义,具有非凡的道德勇气和人性光辉,令人心生敬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