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学习》

作者: 奔跑的蜗牛菌 | 来源:发表于2019-11-12 22:04 被阅读0次

#日更阅读2/7#

《科学学习》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教授丹尼尔 L. 施瓦茨,他在书中给教师提供了经过科学验证的26种学习法则,可以用于设计个性化学习方案,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面向未来的成长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今天我直接开始分享第一个科学学习方法。

【关键词】归纳类比

1、定义:什么是归纳类比呢?

归纳类比指的是探寻各种事例之间内在相似性的学习方法,是透过外面迥异的事物探寻它们内在共通的原理。

比如这道题:

洪水之于水滴,好比:

(a)沙滩之于海浪

(b)沙漠之于绿洲

(c)暴雪之于冰柱

(d)泥石流之于砾石

(e)倾盆大雨之于水洼

答案是什么呢?初看之下,a和e很像,因为它们和原词组有共同特征“水”,但正确答案是d。洪水和水滴不是简单的大与小的关系,或都与水有关,更是原本无害的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的关系。当水滴积累到一定量会引发洪水带来灾难,同样,砾石的量到达某一个极限时也会形成泥石流带来灾难。这才是两者的本质联系。

归纳类比的关键在于,能否从外表迥异的事物中发掘出其中相似的深层结构和内在逻辑。

2、如何应用该方法?

(1)在解释一个新的观点或事物时,把它类比为人们熟悉的例子;

(2)用两个及以上的例子类比事例,学习者在探索其中的深层结构和内在逻辑时会更容易一些。

3、归纳类比有什么好处?

(1)促进学习者对多个事物之间的深层结构和共通原理的理解;(透过表象看本质)

(2)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新的观点或事物;

(3)引导学习者在不同场景中运用相似或相同的原理和方法。

【阅读感想】

归纳类比这个方法我们用得其实非常多,从小到大的考试,这种方法也是被考得最多的一种。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无时无刻不在作用归纳类比,经常在与人交流说话时,遇到对方不能很快理解的,我们就会说“比如……”,可见这一学习方法的普遍性和重要性。

而真正对这一学习方法的精妙运用除了学习考试、日常生活的一些小事情,更重要的是在我们追求人生很多突破性时刻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地运用这一方法。

这个方法其实包含两大关键点,一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无论是单一事物还是多个事物之间,拥有了这项能力,我们就能有的放矢,找到着力点。二是“从特殊到一般”的能力,也就是看到多个外表迥异的事物共通的深层结构和内在逻辑的能力,这是针对两个及两个以上的事物而言,拥有了这项能力,我们就能化繁为简,事半功倍。

【关键词】

从外表看似迥异的事物之间找到共通的规律

【后续行动】

1、多观察多思考

2、加深对单一事物(类比对象)的理解,提高归纳类比能力,避免因对类比对象的理解不扎实而让学习者抓不住关键点。

3、在学习和工作中,学会用类比辅助理解和记忆新的观点和概念;在生活中,尽量用通俗的例子代替“官方”的说辞,提高亲和力;在教学中,学会用类比向学习者解释新的、不易理解的观点和概念(我不是教师,这一点主要在以后的育儿过程中应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科学学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rlci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