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格言本是古代谚语,意思是如果有一千个人指责你,没病也得死!比喻“众怒难犯”。班固《汉书·王嘉传》说:“今贤散公赋以施私惠,一家至受千金,往古以来贵臣未尝有此,流传四方,皆同怨之。里谚曰: ‘千人所指,无病而死。’臣常为之寒心。今太皇太后以永信太后遗诏,诏丞相、御史益贤户,赐三侯国,臣嘉窃惑。”这是王嘉为了说明自己拒绝执行圣旨的理由时对皇上说的一番话。
王嘉,字公仲,汉哀帝时丞相,被封为“新甫侯”。哀帝以傅太后遗诏,要加封成帝的男宠董贤两千户,并同日封“三侯”——封傅晏为孔乡侯,傅商为汝昌侯,郑业为阳新侯。哀帝把诏书交给王嘉时,他拒绝执行,将诏书封还皇帝,并上奏说:不能随便以国土加封无功之臣。哀帝见他封还圣旨,甚是恼火,便把他交给廷尉去审讯。他愤而绝食,呕血而死。
哀帝死后,平帝即位。平帝元始四年下诏追禄功臣,追谥王嘉为“忠侯”,并让其子王崇继承“新甫侯”爵位。
这故事本身并未印证“千人所指,无病而死”,倒见出忠臣含冤而逝。也许这句俗谚只反映了一种“美好”的愿望,希望借此对人的行为有所约束,教人为人不要太恶,否则必遭报应。而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证明,事实往往并不如善良人们所想象的那样让人满意,所以直到今天,人们还不得不高唱着“好人一生平安”,在“这世界上终究是好人比坏人多”的自信里,过着并不那么“平安”的日子。
鲁迅虽然有诗云:“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但他又说过:“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我们相信,对坏人只是“指指戳戳”,可能一点也不会伤害到他的身体,更不用说使其“致死”了。
这篇比较短小,顺便说几句题外话。
写这个系列已经一月有余了。有朋友留言建议不妨对一些格言进行政治经济学的分析,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格言?一句格言的流行有什么样的经济政治背景或者社会心理动力?一些格言为什么变得不能解释社会现实甚至导致认知谬误?
这确实是一个好的提议,可惜我暂时并不能胜任这样的工作。有些篇章,就是仅仅“客观地”描述现实,也难以通过人工智能或人肉智能的审查,怎么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对这些现实进行政治经济的分析呢?
没找到?请到404房间瞧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