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文学评论文艺调频小说评论区
和生活去和解,从命运中解脱 (小说《解脱》浅析)

和生活去和解,从命运中解脱 (小说《解脱》浅析)

作者: 凡尘苇子 | 来源:发表于2018-10-22 18:24 被阅读62次

   

和生活去和解,从命运中解脱 (小说《解脱》浅析)

        今天第二遍把孙远友老师的短篇小说《解脱》看完,真正感受到了这篇作品的魅力。《解脱》发表于大型文学杂志《延河》2017年第五期,通过认真阅读感觉到,这是我近几年所阅读的短篇小说中的佳作,作者匠心独具,构思巧妙,悬念跌出,引人入胜。

        首先作者写的是自己身边发生的人和事,熟悉的生活,以第一人称的视角来叙述切入,所以非常真实,感觉独特,有些像余华的小说《活着》的叙述方式,语言简单干净明了,还有地域方言渗透;二是反映了作者五零后这一代人几十年的人生命运变化,在社会价值体系中角色的转变,及主人公“肖君”从农村到城市的坎坷人生轨迹;三是叙述了人性的复杂和美好,单纯和善良,命运的云谲波诡,主人公对无法扛住的多舛命运的无限怅惘和留恋;四是在整篇作品中出奇制胜地设置了三个悬念,留给读者欲罢不能的阅读感觉,阅读悬念,一步步推动情节跌宕起伏地向前发展,这是小说最为精彩的地方。文章中的“我”(就是作者本人孙远友)作为配角,也是小说中的一个亮点,读后使读者犹然产生一种代入感,拉进了读者和生活的距离,读后让我们心生悲天悯人之感,对男主人公“肖君”的命运不停唏嘘感慨。

        我们在阅读这篇小说时,细心的读者一定会发现,其实,小说一开始就设置了第一个悬念,读者心中的疑惑被紧紧扣住,情节发展牵引着读者思绪向前跨越,很有意味。而小说中的其他人物也逐渐出现,尤其是男主人“肖君”的命运变化,读后让人无限感慨,真是余味无穷。小说情节由当下现实穿越时空回到了多年以前,而作者本人自始至终都是以旁观者的角色和形象出现,把男女主人公的人物命运荡气回肠地连接在了一起,其实这就是这篇小说的画龙点睛高明之处。小说采用了倒叙的创作手法,有点像哥伦比亚文学大师马尔克斯长篇小说《百年孤独》中的味道,虽然不是魔幻现实主义,但作者的安排和创意也可谓匠心独具。   

      小说的第二个悬念是出现在当“肖君”见到女主人公的遗体之时,处处都是“我”(作者孙远友)的心理变化巧妙地推动了剧情向前发展,然后是带给读者激切想揭开谜底(生活之谜)的强烈意愿,最后是留给读者的是长时间的回味,真是文已尽而意无穷啊!小说情节的变化波澜起伏,一会儿现实,一会儿又回到过去,始终是两条线索交错前进,螺旋式上升,推动情节矛盾不停变化。最后一明一暗两条线索在小说快要结束时交会,而文章的第三个悬念也在最后出现,紧扣了小说的主题“解脱”,留给读者无限的惆怅和遐想,虽然文章结束,但是留给读者的余味和想象没有结束,达到了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效果和意境。

      这是我近年所读到的一篇很有味道和意义的短篇小说佳作,在不长的行文篇幅里,作者以“肖君”的命运变化为主线,塑造了这一典型丰富饱满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曲折,扣人心弦,时间跨度大,反映了一段时间我国从文革后期到九十年代的人物命运多舛变化,隐射了社会转型期的人物社会心理变化,有些路遥小说《人生》的余韵,但也有自己的独特之处。虽然小说中说其他人都已“解脱”,而唯有“我”没有解脱,其实我认为,作者完成这篇小说创作后也算是真的“解脱”了。 

        当然,如果作者在构思创作这篇小说时能立意更为高远些,反映的时间跨度再大些,把故事情节所发生的背景和环境之地的风情民俗及人文地理历史等穿插进去,比如汉阴的客家移民文化,汉阴民歌及小城汉阴的民俗,还有凤堰景区的人文景观巧妙地渗透进去,这样下去,当然小说的篇幅就会变长,也就更具有可读性。不过这样构思下去,写成一部以反映汉阴客家移民文化变迁为主线,以社会转型期人物命运的变化为节点,和当前的社会相对结,只要肯下功夫,以板凳一坐十年冷的文学创作精神,想必最后的作品一定会成为陕南文学中的一部精品力作,甚至会具有史诗的魅力和价值,也未可知。

      我期待着汉阴文学,乃至安康文学,大到更为广阔的陕南文学舞台,出现一部能真正反映陕南安康一个世纪以来波澜壮阔历史的长篇小说力作,能足以和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陈忠实的《白鹿原》及贾平凹的《秦腔》相媲美的史诗力作。

    2018年2018年9月16日初稿,10月22日完稿。   

和生活去和解,从命运中解脱 (小说《解脱》浅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凡尘苇子:多年写作,第一篇真正意义上的文学评论,希望亲们多提宝贵意见!

本文标题:和生活去和解,从命运中解脱 (小说《解脱》浅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rzgz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