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皮囊》之后突然明白了妈妈为什么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还供我跟姐姐读完大学,也理解了妈妈对我跟姐姐的期盼。这本书让我想起爸爸生病去世到现在跟妈妈相依度过的年年月月,一边看,一边哭,似乎能看到了爸爸的身影还有被烟草熏黄的手指,甚至都听到爸爸叫我的声音,听到他夜里上楼时轻轻踩在木质楼梯的脚步声。放下书,什么都没有,心被堵住,呼吸都觉得费劲,然后一个人面对关于爸爸的一切痛哭。
书里有一段,是父亲去世后他趟在父亲曾经睡的床上,看到了自己的贴纸照贴在父亲的床头,脸被父亲摸得发白,就那一瞬间一个大男人哭得像个孩子。我在爸爸刚去世的那几年哭掉了一生中百分之九十的眼泪。那个时候跟妈妈一起睡,夜深人静的时候可感觉到妈妈在流泪,伸手一摸,大把的眼泪沾在手上,心就像被烙铁烫到时发出吱吱声的感觉,在无数个黑夜里被妈妈反抱着哭,为同一个人哭,却是不同的痛。不记得这样的日子是在多久之后结束的,只知道那些年黑暗而漫长。爸爸生病到去世的一年里,妈妈借尽所有能借的钱,当时爷爷在镇上算首富,但爷爷拒绝拿钱出来给爸爸治病,他说怕到头来人财两空,他要留着钱自己生活。妈妈说借可以不可以,爷爷还是怕,怕妈妈无力偿还这笔钱。在我上大学之前,常常跟爷爷吵架,因为怨恨。爸爸留下的遗言有一条,要我们一定给爷爷养老送终。爸爸生前很少要求我们姐妹做什么,这是他生前希望我们做的一件事,即使心里有再多的怨恨也应该坚持完成。
没有爸爸遮风挡雨成长的岁月是血淋淋的,再细嫩的皮肉在经过十几年的风雨也已经结出厚厚的一层茧,包裹着最脆弱的心。在潮州,有句骂人的话——“死领父”。爸爸刚去世不久,有同学跟我在争吵的时候说出了这句话,最脆弱的神经被触到,瞬间爆发,掀翻了课桌,搬起椅子就向同学砸去,人跑了,椅子坏了。班主任收到消息的时候我已经跑回家蒙头大哭了,班主任跟蓝来安慰我,说了很多很多话,只是我全都忘记了,那个时候大脑里不断的在想象,如果爸爸在的话,肯定没有同学敢跟我争吵,没有争吵就不会有像利剑一样直刺我心的话语。也是那个时候知道除了爸爸之外还有人可以给我温暖的怀抱。
妈妈跟书里的母亲一样坚强而倔强,只是妈妈不喜欢门面功夫。爸爸留给妈妈的遗嘱是离开老家,好好生活,不要让人家看笑话。爸爸去世一年后爷爷跟我们一起住到学校的家属区,直到我大学,妈妈决定在市区买房子,才真真的摆脱老家回不去却又不知往哪里走的生活。现在说起来云淡风轻,回首看去,是妈妈起早贪黑劳作的身影,是妈妈脸上和手上一道道的纹路,是妈妈头上的丝丝白发,这些都记录让我心酸的故事。我和姐姐最终都没有成为出色的人,花掉妈妈大把血汗钱也只学会如何在现实的社会赚点生活费,没能像书中的主角一样拿大笔钱给母亲建一栋规划里将要被拆掉的房子,没能让妈妈在乡亲们得意的笑,能做的就是死皮赖脸的黏在妈妈身边,听她唠叨生活琐碎,陪她谴责新闻里的坏人,给她说说梦里的玄机,继续享受妈妈的宠爱。
《皮囊》中写到了父亲去世后,母亲梦见父亲还是瘫痪的样子,断定父亲在人家有债未了,不然应该是健康得样子,为此通过各种大神的帮忙,帮父亲了清凡债。中午看电视的时候我跟妈妈说,爸爸去世的时候人世间的债都清了,因为爸爸去世后不久我梦见爸爸时,他是年轻健康的时候。书中还写到阳寿未尽得人去世了无法入宗祠,就等于无处安身。爸爸去世的时候是49岁,老家的习俗是未满50岁去世的人称之为未上寿,不能入宗祠。当时有个长辈说别的村有先例,爸爸才得以入祠堂。那个时候并不知道不能入祠堂就等于无处安身,现在想想,不管是迷信也好,图个心理安慰也罢总算是万幸,至少不用在看完书知道有这个说法之后耿耿于怀!
爸爸的离开对我家而言就像人被截肢一样,开始面对残缺的无法接受,到慢慢接受并学着去适应。这个过程就像熬中药,开始只是药材和清水,经过日子慢慢的煎,清水越来越少药汁越浓味道越苦,熬到有一天不再因为残缺而难过,可以把苦难的生活拿出来调侃,然后哈哈大笑,药材就可以倒掉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