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觉人都需要舒展自己的筋骨,只是舒展的方式不同。
有人喜欢去按摩店找个师傅捏上半小时;有人喜欢去公园里弄弄器材,或者沿着河堤从这头走到那头,然后踢踢腿捶捶肩;还有人喜欢在家里瞎舞动。
我大概属于后者,那个热爱躲在家瞎甩动两下子的人。
当然,在人多的情况下,我自是不敢的。即便一个人在家,这种情况也多发生于情不自持的洗澡间,然后像担心有人会透过浴室玻璃看穿里面,突然停下(肯定不会有人啦,谁稀罕!被害妄想症发作),这情不自持,也变得有些害臊,开始自持起来。
这个舞动的念头,是首先来自大脑的发号施令,还是源于躯体的瞬间反应,尚不得而知。
我觉得,躯体是有念头的,尤其它白天被我钉在桌子上“定”了一天,给使了法术一样,僵硬地似石头,脆弱地如鸡蛋,敲也敲不得。
又或者犯了疼病和懒病,回来就想躺床上,一哭二闹三上吊,说啥都不肯拖着脑袋再起来了。不起来是不可能的,所以不管怎么都要动。
此不动则更需动。
物理学上有个名词,叫能量守恒定律,我猜它或许算一种解释,少说也能解释个七成有余吧。
其实,比起舞动,我更在乎自己选择用哪首歌来给自己的舞姿伴奏。
你要选择一曲小语种歌,比如抒情浪漫的法语歌,配着爵士小调响起,似乎说着就很优雅;律动强一些的,节奏踩在点子上的慢摇,也可以一试;故作深沉地情歌显然不适合,不管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网络红歌,大概率不适合,万一切到了《学猫叫》,岂不是气的手抖,直接湿着手在手机屏幕上一通划。
转念一想,你看网络短视频里的男男女女,一个个干脆利落的舞姿,成片的人隔着屏幕拍手叫好,搭配的不也是网络红歌嘛。
所以,我自己只是瞎扭一下,还挑个高雅与庸俗来,实在可笑。
既然如此,那就怎么舒服怎么来吧。
毕竟在这世上能找到一个位置和间隙,让自己舞动几下,实属不易。
条条框框太多,都要变成只会吃饭上厕所睡觉的猪了,再不偶尔活动活动,三天就长膘,不出几个月就该被杀掉。这可不是什么危言耸听的事。
也有人说,自己不会跳舞,从不瞎舞,看那些不怎么会跳舞的人扭来扭去,都是群魔乱舞。
我觉得说的不对,这世上哪有人不会跳舞的。 至少舞动的技能出生就带着。半年会翻身,三岁会打滚,五岁上台表演六一节目,一演就得好几年。
我们小时候流行一个叫“丢手绢”的游戏,一帮孩子坐下来围成大大的圆,只有丢手绢的人例外,他是那个掌控地上孩子命运的人。她要一边绕着圈子蹦蹦跳跳,一边想哪个孩子将得到手绢的惠顾。
这个场景像什么?篝火晚会。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伴着悠扬的民歌,围着篝火拉起手跳着舞的草原少年少女们,他们生来就舞动。儿时这种游戏很多,从中找出具有舞动性质的并不难。
我猜那些说自己不会跳啊动啊的,多半是藏起了自己的舞姿,不能给人看。我也藏,都藏在卧室里。
有些成年人的骨头太硬,不像小学生那样收放自如倒是科学真相,我们总不能强迫他在接受了社会历练,变硬变僵,一下又转性过来,做释放的自己吧。但要说完全不会,多少有些谦虚过头。
除非这个人死了,彻底地死了,死成一滩烂肉,就再也舞不起来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