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音乐欣赏活动《猴子学样》教学反思

音乐欣赏活动《猴子学样》教学反思

作者: 文竹草 | 来源:发表于2024-07-13 05:40 被阅读0次

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们不断地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进行学习,学习到某一个“点”时,也会通过自己的反复践行去认真体会,一点一滴的把《指南》的各项内容变成自己的东西,在对孩子的教育中用到。

《艺术》领域有这么一段话:“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美和创造美。”我对于音乐欣赏活动的把握不够成熟,不知道究竟应该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去培养孩子的哪些方面,通过这一段话的学习,给了我一个启示:为什么不在这节活动中去看一看孩子对音乐的感受与创造力究竟怎样呢?于是我就以这个为主题,在教研组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之下,开始了一系列的教研。

一、教师的教育理念如何体现幼儿的“创造”

教育观念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轻易改变的,在第一次磨课教研前,我园业务园长要求每位参与教研的老师先对《指南》音乐领域内容进行学习,评课时都要看着《指南》内容来评课。

通过对《指南》的不断学习,我们的教育观念都有所改变,有了在各个活动中不去限制孩子、以孩子为主体、给孩子充分的自由这些基本理念,虽然还不够成熟,在日常教学中做得也还不够到位,但正在逐步转变,每天都有一些新的进步。

二、不限制幼儿对音乐的感受,以幼儿为主体

《猴子学样》这节课到了最后,呈现出的很多细节都是经过不断研讨,在一次一次的课例展示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逐步完善的。比如在对音乐的感受方面,第一次授课时,我采取的是先给幼儿讲故事,通过对故事的理解,发现音乐的各个乐段与故事的联系这种方式,其优点是可以帮助孩子更快速的发现音乐的旋律特点,但也同时让孩子的思维局限于这个故事,没有让孩子自主的去体验这段音乐。

我们教研时提出问题:若一直让孩子自由的去听音乐、表现音乐,那么在这一节课近30分钟的时间里,孩子们的提升在哪里呢?经过教研,最后我们决定两者结合,先给孩子自由倾听和感受的时间,再介入故事情节,帮助孩子去感受和体验。

为了让孩子对故事以及音乐有更深的理解,为“表现”做准备,在第一次授课后,教研组我们达成共识,借助于图谱帮助幼儿欣赏音乐。

在对图谱的使用上,充分考虑幼儿的自主想法,使图谱内容尽量简单,让孩子的想象力得到充分发挥。由此,在幼儿对音乐的感知环节,最后的呈现就分成三个步骤:初听时的完全自由、借助于故事的第二遍倾听、借助于图谱的第三遍倾听。这样,每次倾听和感受都有了不同的目的,既体现了幼儿的自主,教师也有了更合理的引导和帮助。

三、动作创编环节层层递进,给幼儿“创造”的基础和氛围

我们面对的是不同的孩子,他们的心理特点、动作发展水平、对音乐的感受力都很不一样,在给他们自由创造机会的时候,必定有一些孩子“不会”,于是就干脆坐着不动,在每一次的课例展示时都会有这些问题呈现,那么如何既给孩子自由,又能让不同层次上的孩子都有自己不同的提高呢?经过各个教师在一起的思维碰撞,在第二次授课时,我们想到了用“幼儿带幼儿”的方法来让孩子帮助孩子,他们的年龄相近、思维水平接近,沟通起来更为简单和有效,事实证明这样一来,确实再也没有坐着不动的“懒孩子”了。

再说对不同音乐乐段的表现,《猴子学样》这段音乐其实是《金蛇狂舞》的节选,节奏明快,给人以欢乐、热闹的感觉,分为三个乐段,呈现出ABA的旋律特点,同时又有很短的前奏,这个特点结合《猴子学样》的故事,正好可以分成“老爷爷在家准备”“上山”“遇见猴子”“下山”这样四个情境,来对音乐进行表现,为了让孩子在完整表现时能更好的发现音乐的各个乐段衔接,在幼儿分段表演动作时,我反复的播放音乐,让孩子一遍一遍去听,不知不觉中对音乐更加熟悉,哪里是音乐的“点”,形成在自己的潜意识里,为完整表现音乐打基础。

在幼儿对音乐的表现环节中,采取了由个别孩子当“老爷爷”引领,其余幼儿扮猴子来共同游戏的方法,多次倾听音乐,多次表现音乐,每次换一个幼儿来当老爷爷,幼儿始终有新鲜感。

让幼儿自主用动作来表现音乐,本身就符合着《指南》的相关要求,通过这些环节的实施,又体现了幼儿自主基础上教师的引领作用,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四、运用合理的激励、引导、评价,提升幼儿的“创造”

在幼儿对音乐进行感受与表现时,教师的反应对孩子会有很深的影响,有时哪怕一句话,说的不恰当,都会让孩子想要表现的欲望荡然无存。大班孩子的理解能力已经很好,在活动中,教师不可以再去啰啰嗦嗦说很多没有用的话,因此,在第二节磨课教研中,我们把这节活动中的提问语、过渡语等进行细化如下:

提问语:

      听完音乐你想到了什么?

      认真看图谱,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与过渡语:

      请您感觉一下,哪一段音乐讲述的是哪一段故事情节?

      你会用哪些动作来表现?

      有没有不同的看法?

      还可以怎样做?

评价语:

      你很有自己的想法

      你的动作很形象哦

      你的动作把老师逗笑喽

当然,教师的语言是在日常的教学中不断积累的,要根据不同的教育情境,随机运用。在教师所说的这些话里,没有封闭式的提问,没有打击幼儿积极性的评价语言,不给幼儿的表现进行对与错的评价,充分给幼儿“创造”的氛围和环境。

在业务园长的带领下,在教研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我对幼儿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如何提升幼儿的创造力这个问题上有了自己的理解,观点还不够成熟,在以后的工作中会继续努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音乐欣赏活动《猴子学样》教学反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swot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