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的琴》
[图片上传失败...(image-6c5209-1546875931596)]
2010年上映的电影,获了很多奖。
具体可以看看,反正是一页都截不完整的那一种,真是比鞋拔子还要长。
最厉害的一个应该是获得了金马奖的提名奖了。
image导演张猛,也获得了金马奖最佳导演的提名奖。
这个导演的经历也有点厉害,厉害之中带了点“戏剧化”。
张猛导演是赵本山春晚舞台的御用编剧,创作的小品《功夫》和《说事儿》连续两年获得春晚小品类节目一等奖。
我突然想来一句,难怪《钢的琴》的舞台感如此强烈??
image这个导演拍过评分最高的电影就是《钢的琴》了,之后拍的片子评分都有些不忍直视。
最近上映的5部影片,豆瓣评分平均分在5.25,大概都有些“发挥失常”。
image《钢的琴》整体故事带有一丝超现实的梦幻感,好像那种我们冬天围着一条羊毛大围巾,
出了门,见人就吟咏一句:“啊!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这种超现实之感中蕴含一种非常中二的“尬”的质感。
不过还是要赞扬一下男女主人公,遇到问题,从来都不是垂头丧气,
而是在生活最艰难的时刻,也可以对着酒瓶子高歌一曲!
image片中破旧的废弃工厂,还有对于手艺人的尊重,各种细节都体现了导演本人的苏联情节。
但是看完之后,总觉得少了点什么,感觉片中的节奏太过于乱,情节也不够紧凑。
就连故事情节的发展,也似乎能够被每个观众猜到,缺乏一些超乎意料外的安排。
片中的女孩的妈妈,那个韩国明星跟男主张猛站在一起感觉真的格格不入。
这一点是让人觉得有所疑惑的,片中的男主看起来就是一个屌丝男士,泥腿子,
是如何讨到这样的白富美老婆?
我们对这一点一直心存疑惑,无奈片中从始至终都没有交代小女孩妈妈和爸爸的恋爱经过。
好像只是为了安插一名韩国的明星进入本片一样,那个“妈妈”的角色太过于脸谱化,
这样看来,只要是个女的,在片中站一站,走个过场都是可以的。
毕竟女孩妈妈的对白也是后来配上去的,口型什么的完全对不上。
image本片最精彩的一幕算是张猛和秦海璐的丧葬合奏,算是极致的黑色幽默表现了。
其他的剧情表现都让人有点“蜻蜓点水”的一笔带过之感,似乎这个导演不愿深究,
也可能是根本不懂得如何深究。
所以整部电影看完,总让人觉得少了点什么。
image其实,少了点人物心理的刻画,少了点故事的来龙去脉。
男主角爱谁?男主角跟前妻如何认识,如何相爱?男主角如何认识片中的秦海璐?
image一切都无从得知,只得干一碗大龄单身男女青年的文艺鸡汤!
啥都不说了,喝了就完事儿了。
这片子在豆瓣的评分也证明了一点:情怀是高分的催化剂!
image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文/编辑:小青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