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笺》认为“子”并没有到室内,在门口。《郑笺》说:“‘堂’当为‘枨(chéng)’。枨,门梱(kǔn阃,门槛)上本近边者。”
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则认为上一章的“巷”就不是在里巷里,而是与“堂”一样,都是在门内。
《毛诗传笺通释》是这样解释本诗的“巷”的(大意):
王念孙(清)说:古时把居住地的道路成为“巷”,也把住宅成为“巷”。所以《广雅》说:“衖(xiàng),凥(jū)也。” 衖与巷,古字是相通的。《论语•雍也》里的“在陋巷”,《战国策•秦策》里的“穷巷堀(kū)门”,《战国策•楚策》里的“堀穴穷巷”,《韩诗外传》里的“穷巷白屋”,《庄子•列御寇》里的“穷闾阸(è)巷”,这些都把“巷”当作所住之宅,而不是街巷的巷。
王观察说的对。本诗里说“俟我乎巷兮”,也应当是把“巷”当作居室。(而非里巷。)
“巷”是与“堂”相对而言的,“俟巷”应该与《诗•齐风•著》里的“俟著”、“俟庭”一样,都是指在门内“俟”而不是门外,也就是《说苑•修文》里说的“亲迎礼”:“拜诸母于大门。”
“俟我乎堂兮”的“堂”是堂室的“堂”,与《诗•齐风•著》里的“俟我于堂”及《说苑•修文》里说的“女辞父于堂”的“堂”的意义一样。
《郑笺》把“堂”更为“枨”,是不妥的。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