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写津梁
山水游记的艺术(3)

山水游记的艺术(3)

作者: 鹊惊枝 | 来源:发表于2019-07-07 00:05 被阅读11次
    余光中《杖底烟霞》学习笔记系列(3)

    虽然《永州八记》前承元结的《右溪记》,后启宋明以降的游记,但唐人记游的文学并不限于散文。杜甫的名诗如《渼陂行》、《彭衙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等其实都通于游记。

    只是记游诗毕竟是诗,比起散文的游记来,在写实的骨架上总不免多发挥想象与感慨,不像散文游记在中国的传统上照例是走写实路线,连日期、地点,甚至游伴都详细交代。

    例如苏轼的小小品《记承天寺夜游》,短短八十四字,交代时间、空间与同游者的字句,竟用了近乎四分之一的篇幅。他的许多记游诗,像《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等等,除了诗题标明时、地、人之外,本文就不再照顾这些细节。

    唐人诗中最接近游记的,韩愈的《山石》是一个好例子:除了末四句稍发感慨之外,全诗悉依时间顺序描述,写实功夫可比电影。

    散文游记要到宋代才有恢弘的规模,不但议论纵横,而且在写景、状物、叙事各方面感性十足,表现出更为持续而且精细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例如范成大在《吴船录》中记述峨眉山之游的文字,娓娓道来,详尽而又生动;其中形容“佛现”的一段,前后近五百字,交代光影之轮替,色彩之更选,有条不紊,那种繁富的视觉经验,在宋以前的游记里实在罕见。

    他如王质的《游东林山水记》,感性也极浓,不但写景如诗,而且叙事如小说,真是杰作。至于陆游的六卷《入蜀记》,逐日记叙他从山阴到夔州的旅途见闻,夹叙夹议,兼具感性与知性,其分量与规模,遥遥启迪了徐宏祖一类的日记体游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山水游记的艺术(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tfdh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