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写津梁
山水游记的艺术(2)

山水游记的艺术(2)

作者: 鹊惊枝 | 来源:发表于2019-07-06 00:04 被阅读17次
余光中《杖底烟霞》学习笔记系列(2)

我感到好笑的是:后人学柳,不但在大处脱胎,甚至在小处效颦,到面目相似的地步。以下且举数例:

其一,中国游记作者发现了美景,不愿私有,而欲公之同好,广霑后人。柳宗元在游记中一再申述此意:“永之人未尝游焉。余得之,不敢专也,出而传于世。”(见《袁家渴记》)“惜其未始有传焉者,故累记其所属,遗之其人。”(见《石渠记》)“古之人其有乐乎此耶?后之来者有能追予之践履耶?”(见《石涧记》)(1)

司马迁乃千古寂寞人,要把文章藏诸名山,传之其人;柳宗元“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也是千古的寂寞人,却反过来要把奇山异水藏在文章里,以传后人。这传统,从朱熹到恽敬的游记里,屡加强调。

其二,中国文人耽爱山水,不但登临欣赏,也讲究卧游坐观,以小喻大,以近喻远,把山水人文化。柳宗元在“八记”中说:“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

在《永州韦使君新堂记》里,他又说山石林泉之胜“效伎于堂庑之下,咸会于谯门之内”。后来苏辙、范成大、麻革、周叙、徐宏祖、袁枚等人都这么说,钱邦芑简直就照抄了(2)。我甚至怀疑苏轼等人爱玩奇石假山,跟这种坐玩造化的谐趣也有关系。

其三,柳宗元状溪石曰“若牛马之饮于溪”,姚鼐状溪石则曰“若马浴起,振鬣宛首而顾其侣”。姚之学柳,显而易见。

相关文章

  • 山水游记的艺术(2)

    余光中《杖底烟霞》学习笔记系列(2) 我感到好笑的是:后人学柳,不但在大处脱胎,甚至在小处效颦,到面目相似的地步。...

  • 山水游记的艺术(4)

    余光中《杖底烟霞》学习笔记系列(4) 游记到了明末,大放异彩,不仅提高了游记本身的成就,更增加了一般散文的光辉。从...

  • 山水游记的艺术(1)

    余光中《杖底烟霞》学习笔记系列(1) 自古中国的哲学把天、地、人称为三才。人本来生于天地之间,却因文明日繁而心萦于...

  • 山水游记的艺术(3)

    余光中《杖底烟霞》学习笔记系列(3) 虽然《永州八记》前承元结的《右溪记》,后启宋明以降的游记,但唐人记游的文学并...

  • 学写小散文:什么是山水记?

    亦称山水游记。以记述描写某地山水为主的一种游记。 名山大川固然是游记的重要题材,一些无名山水,或因与著名人物、著名...

  • 玩“你”于几席之上

    三年前,我曾在《山水游记之丰碑--柳宗元》一文中,称柳宗元始创山水游记为一种独立的文体,其永州八记堪称山水游记之丰...

  • 大唐文章之散文

    但柳宗元散文中写得最好的是那些山水游记。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并不是单纯地去描摹景物,而是以全部感情去观照山水之后,借...

  • 游记散文的艺术(2)

    说余光中先生的游记散文(2) 其次我们应当了解余光中先生对游记的要求。 余先生认为:游记理应感性重於知性,以感官经...

  • 桂林山水游记:启程

    桂林山水游记:启程 By Alex Lee 我...

  • 桂林山水游记:归途

    桂林山水游记:归途 By Alex Le...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山水游记的艺术(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axdh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