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你从哪里来?
我小时候的可能性选择本就少,运动爱好少,球类不擅长,美术不及格,喜欢看小说又没什么文笔天赋,弹琴弹到8岁就扔了。
哈哈,我觉得我就是一个明明没什么特长优点,但不会自卑的人啦!
这是个个头不高,圆圆脸扎着马尾辫的女孩,看起来年龄应与我相差不大。“国内大学毕业后,阿根廷5年,非洲2年,之后来了西班牙。” 当我问起过往,她云淡风轻的一笔带过式描述。
坐在屏幕前,我陷入了沉思。这是怎样的一种震慑的力量,寥寥几句,我在另一边,哑口无言。
想起第一次见到她时,气定神闲,对事情好似都在运筹帷幄之中,举手投足间的笃定渗透出不容置疑的态度。一下就把我折服了,当时还在想究竟是何原因,聊完之后幡然领悟,经历便是资本。眼前又一次浮现她的面孔,我甚至不敢开始想象她曾经的过往,是怎样的一种沉淀,最后浓缩凝结成了这几句简单的陈述。
不卑不亢,不骄不躁,只是如此,简单沉寂。这是一种力量,一种由内而发的美 —— 自信。
2. 我是我,只是我
回想起自己,好像从小到大,没什么特别大的特别值得一提的优点,但却有不少“不良记录”和“黑名单”,闯祸无数。思前想后,似乎唯一的一点,大概也就是我妈口中的“自我感觉总是、总是很良好”。
跟朋友聊起来,我是这么概括的:“你要问我,其实我真的也不知道自己哪里来的这份坚持,就是这么傻傻的觉得、坚定的相信,自己想好的既定目标,只要按照自己的节奏步伐,一步一步,总有一天可以达到。未来充满希望!” 我常被朋友比喻成“小太阳”,原因是无论何时,无论何地,传递出的信息,散发出的气场总是那么的正能量。
我不止一次的问过自己类似的问题,什么是自信?为什么自信?跟自尊,自负又如何界定、区分呢?
一直以来,给出过很多模棱两可的答案。现在想想,如果硬要下个定义,我想,自信应该是对自身能力的一种认可吧,笃定凭借自己,终会实现目标。
随着时光一天天从指缝中溜走,看着身边人来人往,每天上演着不同桥段,听着你我他的故事。愈来愈深深地意识到,母上大人是个高手,不可否认,我这份在外人看来莫名其妙、天外来物、坚如磐石般的“笃定”,源自独特的教育方式。
世间没有任何事物是一蹴而就,就算爆发力,也是通过量的凝聚,才能引起最终质的改变。
1)我妈说:学习是自己的事。不用你成材,但要你成人。
从幼儿园开始,这是我一直被灌输的概念,独立完成自己所有的事情,实在实在完不成的,可以允许请求帮助。
直到现在博士在读,从未被辅导过一道数学题,从未默写过一个英文单词 (嘘...我都是抄的)。在我身上从未发生过作业本忘带要家长往返于学校与工作单位的事。被罚站那是应该的,因为学习从来都是自己的事,学与不学也是自己的事。需要家长签字,从来闭着眼睛大笔一挥,问也不问。上了初中,学会了人生以来草书最初的三个字 —— 我妈名字。
扪心自问,我是个非常不喜欢体制的人,小学时做作业从来只挑自己想做的做,考试不是忘带笔就是忘带橡皮,再不就是忘记做考卷的整整另一面,然后玩了半堂考试时间。几乎无一例外大考小考,总有“意外”发生。在三番五次被老师请去谈话后,我被母上叫去很平心静气的谈了一次话,询问不做作业不守“规矩”的动机,我也就很坦白的说了心里的大实话:“会做的为什么要做?干嘛不能多玩一会儿,看点想看的书!有必要就做嚒,没必要干嘛做无用功。”
于是,很稳定的,我保持在班级中间的水平,很久。不过,极其偶尔也有发挥失常,比如全班都在90分以上的一不小心考了87,沦为倒数,就会被狠狠的教训。导致后来我就再也不敢掉以轻心,很努力地维系自己中不溜的位置 。
好在时间过得也快,家长造访学校的频率从一周四五次(幼儿园),降到了一周两三次(小学),再到一学期五六次(初中)...
【我会告诉你幼儿园时,我连分数高低好坏都分不清嚒 ( ̄^ ̄)】
在学习上,似乎我与母上一直保持着一种默契,心照不宣。然而在另一面,生活中,我妈对品性的要求却极为苛刻。举个例子吧,直到高中毕业,我都有着门禁的约束。不守时或晚到家,视情节严重程度决定惩罚措施。轻则写检查,重则....(嗯,大家都懂得)
就这样,我的妈妈,在必要的管束下,附带时不时严肃的鞭策,也同时给了我最大限度的独立自主和自由,让我去发展自己的兴趣。
2)我妈说:小时候妈妈可以保护你,小孩子不容易摔坏。等你长大了,妈妈老了,那个时候就没法保护你了,跟头也往往摔不起,要靠你自己保护自己了。
一岁多开始,我妈就带着我去翻网栏,爬墙头。连人还站不稳,小腿颤颤巍巍,不时回头向妈妈投去闪烁的目光,面露怯意。
“没事的,别怕!加油,妈妈在旁边保护你!”
“来,右脚踩上去,左手扒好这里,脚用力一蹬,手再配合一拉,你看,这不就上去一级了,多简单。”
在声声鼓励中,很小我学会了游泳,骑车(从未用过4轮),溜冰(无论单双排),乒乓球,篮球,拼装赛车... 也就这样,我玩野了心。
望着膝盖以下的斑斑点点,有些疤痕已经淡的与肤色几乎融为一体,但是还有几处,啊,那是幼儿园时骑车上坡力度不够滚下来擦破的,当时伤口挺深,很久才好;啊,那是轮滑鞋一次一次摩擦,破了又磨破;哦,下巴还曾因为学游泳磕在泳池边,露出了白色牙肉,去医院缝了几针...
每次跌倒,无一例外,我妈只负责抱臂旁观,也不走近,面不改色,看我自己慢慢的爬起来,再继续之前的运动,车子压倒在我身上,也只负责把我翻出来,再继续学着骑。如果摔出大伤口,也会等我自己爬坐起来,开始查看摔得严重程度时才气定神闲的走过来,领我去医务室。
就这样,我的妈妈,教会了我坚强,教会了我勇敢,无所畏惧,培养了手脚协调能力,学会摸索和总结方法去保护自己。
3)我妈说:你想好就好,自己决定。
高中时,校跆拳道队要组织集训,准备市比赛。老师希望我参加,回家与妈妈商量。餐桌上,母上发话:“你毕竟不是运动员,只不过从小玩的比别人多一点。集训是在一定程度上推进自己的身体极限,无论是什么年龄组或级别,受伤也是难免的,到时候会不会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什么的(那时我住校)。不过你如果想好了,我说什么也没有用,你自己决定就好。”
就这样云淡风轻,我们结束了关于这件事的讨论。
结果是,我拿了第二名。代价是,第一天下课后集训完就趴在运动场边吐,之后什么也吃不进又拖着身子去上晚自习,等着一天一天身体适应训练强度;有一天实战演练,被教练一脚斜踢正中胸口,于是我咳了两礼拜,呼吸中还隐隐作疼;比赛最后一场,遭遇从省队降级来增加经验的选手,尾椎骨和两条胯骨在比赛结束上药后还整整疼了1个多月(妈妈在赛场边大声的鼓励给了我很多勇气)...
从小到大,随着年龄增长,我发现自己要做的决定,越来越多,事情关系程度也越来越大。
就这样,我的妈妈,教会了我独立思考,认真慎重的设想未来可能的处境,做好心理准备,想好相应的对策。
“一开始管的很严,如果一下子放开让孩子独自做决定,很容易压力过大出现偏颇。”
Everyone is fighting a battle you know nothing about. Be kind, always.4)我妈说:自己的决定要自己承担,自己想办法。
大学时,我的主修是Electrical Engineering (电气工程),我在大二上时萌生了想要辅修Biomedical Engineering (生物医学工程)的想法。
“你要问我,我不同意。这个辅修对你未来的发展走向并没有太大用处,还有可能要延迟毕业。总之,我不会负担这部分学费和可能因此多出来的生活费。你要多花点时间好好想想自己的人生规划,究竟以后想干什么!” 搁下电话的我倍受打击。本以为从小就支持我发展各种兴趣的母上也会在这件事上得到首肯,谁知道跟我想的刚好完全相反,言辞无比严厉。
那时还没有经济独立,每年按照学费单和既定的月份领取总额。家里实行的政策是 “剩余自己支配,少了自己想办法。”
难道就要因此放弃对生物的热情么,我的内心是不甘的。这个想法被我放在心底,慢慢的酝酿着。
大二下开始无偿在其中一个实验室给硕士研究生打“杂工”,为了混脸熟,让教授“口口相传”,有这么一个中国学生... 大三上开始正式做Teaching Assistant (TA,即助教。通常一门课只需要1-2个TA,而硕士研究生系里规定享有绝对优先权,TA申请表需要授课教授的签字,所以不得不把这门课学的近乎完美,才能在轮到本科生时第一个就是我)。有学期很幸运一次接了两门课的TA (备课,改作业、考卷,成绩录入系统,忙的不亦乐乎);大三暑假整整四个月都在做Research Assistant (RA,即助理研究),准备演讲,报告;同时还接private tutor (私人辅导)的活,按次结算。
为了每年年初评定的奖学金,需要年度CGPA系里名列前茅;为了保证我既定的毕业时间,仔细的安排自己的课表(因为课程是进阶式,每门课都有prerequisite,即先修课程要求),凭着外交能力,过硬的成绩单,Honour Program的身份,硬生生的让系里的academic adviser (学业导师)特批了我一学期7门课,21个学分的要求,突破了最高18个学分的限制;系里规定期末考试不得占少于总评的50%,而往往期末的难度是所有习题期中的结合,所以每一个学期末差不多2,3天也只够11,2个小时的睡眠,还要帮助别人准备他们的期末(TA的部分责任就是回答问题),常常累到课间15分钟坐在教室外等下一堂课,靠着墙就能沉沉睡去...
生活上,学着节俭,合理支配有限资源,烈日炎炎下走上十几公里都不愿坐公车,不愿买一瓶水,把钱用在该花的地方;还记得第一次拿到工资单,时薪12.5 CAD的辛苦了一学期,一共1000出点头还被扣了100多的税,当时的感觉,心中只觉如压了千斤巨石一般,百感交集,欲哭无泪。也在点滴中,我明白了一分一厘都来之不易。终于我攒够了生医工程的那部分学费,还在我预期的4年之内以Distinction的荣誉拿到了Honours Electrical Engineering 的本科学位。
大学四年,时间很快,是我迄今为止人生最精彩的时光,最值得回味的年华。现在每每想起,依然止不住嘴角上扬。
就这样,我的妈妈,教会了我,为人,要为自己负责,敢想就要敢于承担。自己的选择的路,爬也要爬完。
“Hi 你好!初次见面,以后请多关照!(>_<) ” 我的妈妈,把我举过了头顶,与这个世界相识。
3. 轻轻迈出一小步
自信是一种内在,是一种能力。自信是一种美。
它的堆砌,不在于你的颜值,不在于你出身于什么样的家庭,不在于你受了多少的教育,更不在于你能继承多少财富。因为这些东西的来去并不掌握在你的手中,你能真正牢牢掌握的只有你自己,你的心,和你的信仰。
自信是一种力量,是一种心态。自信是一种修为。
除了生死,都是小事。有多少人一夜之间失去所有,财富归零甚至负债累累,又有多少人遭遇飞来横祸,失去容颜或者健康。这些人中,又有多少被打倒后又顽强的站起来,又有多少从此颓废,一蹶不振。
每个人身上都有自己的优势,也会有自己的闪光点,更有别人可以加以学习的东西。不必去拿自己的缺点去跟别人的优点比,从而产生自卑;也不必拿自己的优点去跟别人的缺点比,从而又产生自负;更不必拿缺点与缺点相比,这就属于不得要领。自信,只在于自己,深信自己。
英国心理学家希尔维亚·克莱尔说: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并让他最终成为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人。然而很多父母却忽视了教育最为重要的目标之一——培养独立人格,总喜欢干预孩子的一切重大人生选择,视孩子为自己一生的得意作品,到头来不过是养成一辈子依附于父母或他人的精神“巨婴”。
本科毕业后,我谢绝了留校硕博连读的全奖offer,也同时放弃了PR。再次只身背起行囊,拿着EM的奖学金如愿以偿的在欧洲大陆开始了经济独立的生活,开始了新一轮折腾。【大概就是现在人们常说的no zuo no die的典型】从头开始,从新来过的探索。
“不,我从没后悔过。” 如果你想问,因为,我喜欢成长。
08年大雪纷飞,零下30多度,上课路上举步维艰;15年欧陆,感受了百年最热,没有风扇,更别提空调,半夜爬起来无数次拿湿毛巾擦汗降温;在ktv中碰见一口标准中文唱着《菊花台》的印度小哥;硕士答辩时认识了一个教授,离婚3次 (不同国家的前任),现任夫人是中国人,从未去过英国,却标着堪比英剧里伦敦音的荷兰人,他教授的课程是“Cross-Cultural Management (跨文化管理)”。经历是足迹,是过程,是一种财富。
趁着年轻,大胆的迈步向前吧,迎接风雨的洗礼。现在不累,以后会更累。李嘉诚说:“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人生亦如是,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是成长。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吧!它会让你练就一颗坚韧,豁达,感恩的心。
从今天起,微笑吧,无论命运为你安排了什么,磨砺过后你会遇见更好的自己!胜利就在不远处,坚持住,再坚持一下。
别害怕,只要坚定地努力,人生不会亏待你!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周杰伦】《梦想启动》
微笑吧,就算不断失败。站起来,再重来,把脆弱推开。信心在脑海,别让灵魂空白。在现在,在未来,我为你喝彩。
我跟生命中为数不多的几个好友,认识十多年,一起成长,为了从未改变初衷,鼓励着彼此,虽然我们梦想不同,但是同有一颗坚定的心。
4. 番外篇
于是,无可避免的,我成了朋友口中时下的“妈宝男”。关于此,我并不想做过多解释,只有两点:
其一,母上大人是个知识与文化并存的人,举手投足字里行间有着天后级风范,在我的敦促下会共同阅读一起成长,集长相与内涵一身,我心中永远的“女神”。古人云,识时务者为俊杰,稍有理智的人都应该能回答这个问题:"为什么要为了反对而反对,就因为是长辈?说的对为什么要不听?"别为了一时间满足自己内心那一点点愚蠢的自尊而跟未来过不去。
不过,长辈也是人,不是神,也许说的话有对有错,也许现在不是时机,也许过两年timing就合适了,别急着去否定,别急着去反驳,说给你的话,记着就好,时不时拿出来体悟。因为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冒着吃力不讨好的风险告诉你他眼中的种种。别人乐于跟你分享,无论他的态度,这是一种福气。
其二,“妈宝男”通常,哦不,应该是大多数情况都属于心理没断奶,还需要母亲去为他承担和负责,自己并不具备决策能力,面对事情更无从下手理清思路。而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是个什么样的人,不熟悉我的人如果你要从上事例中倾向臆断我是“妈宝男”,嗯,那就这样认为吧,我也不想解释。
总的来说,我是个从“我妈说”中获益颇丰的人,而其中最让我感激的一点就是帮助我一点一滴从无到有建立起的“自信”。我说完了。
【此处应响起音乐:“妈妈的辛苦,不让你看见~~~ 美丽的白发,幸福中发芽,天使的魔法,温暖中慈祥 ~~~ ”】
【周杰伦】《听妈妈的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