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
一个人的习惯,会影响TA一辈子。
习惯是无意识的,它会影响行为、影响思想。
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
我们经常可以通过孩子的行为习惯,就能看出孩子生活在什么样的家庭。
例如:我们看到一个会向长辈主动问好,非常懂礼貌的孩子,就会觉得孩子定是来自高素质的书香门第;
而我们看到一个邋遢,说话粗鲁的孩子,就可以看出孩子的家庭情况不是很好,而且父母的素质也不高。
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为习惯。
只有熟练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地应用。
好像出于本能,一辈子也用不尽。
家长在教育过程中,要帮助孩子强化好行为,就会养成好习惯,
如果强化不好的行为,就会养成不良习惯。
我喜欢的李希贵校长就支过招:随时表扬,定期批评。
你看,这是不是和一般家长的做法正好相反?
一般的做法是随时批评,一看到什么不对,马上纠错。
李校长说,表扬要多多益善,要做到不怕重复,逢人便夸。
哪怕听到孩子不耐烦地说:“好了好了,别老提这些了”,也不要停。
孩子心里还是高兴的。
所谓定期批评,小学阶段,一周一次,初中阶段,两周一次。
怎么定期批评?坐下来,和孩子进行一次正式谈话。
先说说近期的优点,然后郑重其事地指出最近的缺点,和孩子谈好整改目标和方法。
行为习惯的养成就是家长和孩子手拉手。
很多家长并不注重从小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而是到孩子出现问题并影响了学习时才去埋怨孩子,才试图解决问题,岂不知为时已晚。
真诚地提醒家长,忽视习惯的培养是家庭教育的大忌,应引起家长的高度重视和注意。
孩子成长中哪些习惯很重要呢?
教养的习惯
阅读的习惯
日常生活的习惯
交流的习惯
自我控制能力的习惯
克服困难的习惯
热爱大自然的习惯
建立目标的习惯
家长要明白,行为习惯的形成取决于孩子的成长环境,别指望孩子本身的自觉。
都说孩子是父母和家庭的一面镜子。
因此,如果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孩子有一些不好的习惯,这个时候不要急着去批评孩子,检视自身是否有这样的行为习惯。
现在的孩子普遍沉迷于电子产品,如电脑、手机,他们会找各种理由玩手机、玩游戏。
我们应该经常审视一下自己,家长在生活中是否也是手机不离手?
如果家长都不能合理控制使用手机,还拿什么去要求孩子呢?
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潜移默化得影响孩子。
孩子的行为主要都是模仿父母,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和家庭氛围,以免对孩子造成不良的习惯。
这里是袋鼠亲亲读写营,让我们一起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用爱陪伴,用心阅读,善思会写更快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