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
葛镇叙事 | 略说乡镇

葛镇叙事 | 略说乡镇

作者: 文山与正 | 来源:发表于2018-08-27 16:52 被阅读42次

不觉已在乡里度过了半月,对于还没正式上场的运动选手而言,所有的锻炼都是热身。

从蚊子关到心理关,从识人关到材料关,以及接下来的一关又一关,每一关都要很好的迈过,都需要一点悟性。不客气的讲,如此最终修炼成的,大概率不是“内圣外王”的仕人,而往往是所谓的“官油子”。“千里做官,只为吃穿”,是现实的映照,是绝大多处、绝大多时的政治生态罢了。

乡镇,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地方。按照层级越低,学历递减,素质降低的规律,乡镇往往又是纯粹文人思想、知识分子无法适应的地方。如果说城市是这个社会的精英汇集的地方,创造了现代文明,是“学历工厂”制造出来的无论优质与否的学生,都一股脑奔向的地方。那么乡镇,应该是基层精英(亦或“农村精英”)汇集的地方,也是城市精英所要逃离、所不放眼里的地方。然而历史与国情,却印证着这样的一个道理:最广大的人口,是在基层;没有了基层群体、不顾及这个群体的存在,在过去,革命不会成功;在今天,改革难以成功。

中国人的智慧是相通的,落地在城市的,穿上了现代文明的外衣;基层乡村,依旧是中国最传统的智慧结晶,不过是朴素、简单、直接。总的而言,一脉相承;放眼来看,不存在谁看不起谁、谁高攀不起谁。缺乏这样的认知,单纯的谓好与坏,是片面而不客观的。

领导说得是对的,不到基层、不在基层待,很难听到真声音。社会治理发展到今天,每走一步,都面临抉择,都是考验,都是机遇与风险并存。而进入深水区的改革,每一次,都是对利益的再分配。公平的背后,意味着打破既得利益集团的平衡。广袤的乡镇,是国家的根基,蕴藏着巨大的能量。乡镇的治理,既需要灵活的智慧,也需借助传统意义上“士绅”的参与,更显得错综复杂。

五年的服务期,是后青春里最后的一段路。在乡镇的日子,热血不凉是希望,积蓄力量是功课,融会贯通是期待。愿个人的成长与进步,始终有着精神的寄托。

完。

相关文章

  • 葛镇叙事 | 略说乡镇

    不觉已在乡里度过了半月,对于还没正式上场的运动选手而言,所有的锻炼都是热身。 从蚊子关到心理关,从识人关到材料关,...

  • 《葛镇叙事》

    五年乡镇一记录,不悔青春尽在书。

  • 葛镇叙事|情怀落地

    等待的日子,漫长也匆匆。基本走完所有流程,在儿童节十天以后,第一次迈进了院子。 那天的阳光很足,诺大的...

  • 葛镇叙事 | 办事用心

    毕竟在较为散漫的状态下,度过了半年多的时间。某些方面的敏锐度、灵活性、操作性都与当年不可同日而语。适应与调整,自然...

  • 葛镇叙事 | 报刊阅读

    移动互联网媒介发达的今天,纸质媒体消亡的新闻层出不穷。报纸,渐渐远离视线,不为许多人所接触。 在大院里,工作日的8...

  • 葛镇叙事 | 圣贤智慧

    曾文正公,“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可谓近代士人典范。余读《家书》已数月,每每翻阅,自有跨越时空...

  • 葛镇叙事 | 报刊阅读

    移动互联网媒介发达的今天,纸质媒体消亡的新闻层出不穷。报纸,渐渐远离视线,不为许多人所接触。 在大院里,工作日的8...

  • 葛镇叙事 | 普通的人

    他们是普通人,普通的人又何止他们。 上下班乘坐城乡公交的时候,常遇到那位女司机,短头发,带了一副黑框眼镜,性格应该...

  • 葛镇叙事 | 遇见幸福干渠

    来也有段时间了,想到竟从未有过四处逛逛,遂决定午饭后不休,独自骑车去村里。 几公里的距离不算远,时间充裕,并无紧迫...

  • 葛镇叙事 | 衣食住行

    我是从洛阳回来的。偶尔可能是在上下班的路上,也可能是闲着发个呆的时候,会想起那么些事,那么些人。记忆与时间的博弈,...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葛镇叙事 | 略说乡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tjtw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