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燕娜上一章回顾:选择 (十一) 情窦初开
第十二章:情书
相对于何嘉慧的懵懂,王凌云就成熟多了。他虽然也没谈过恋爱,但自小爱读书的他,早已涉猎过许多爱情小说。好比没有去过西天取经,却看过《西游记》一样。早早在心中树立起旗帜鲜明的恋爱观。一旦目标锁定,便会奋起直追。
自楼递邂逅何嘉慧后,王凌云即被何嘉慧那独特的笑容所吸引。尤其是何嘉慧最后那惊鸿一瞥,显然让王凌云心生悸动。
悸动之余,曾几次投以她友好的眼神,以示传情,却无甚效果,不知是他的眼神不够传情,还是何嘉慧愚钝,无法解读出个所以然来。几次暗示未果,却依然意志坚定,颇有刘备三顾茅庐,坚持不懈的精神。
有了精神上的自我鼓舞,追求的动力便不请自来。他开始有的放矢,双管齐下。
除了在广播室利用职位之便——第一次体验到“官本位”的价值所在——大肆点歌寄情外,又在学习上主动与嘉慧探讨问题,从而拉近二人距离。
外加从小喜爱音乐,在编词谱曲上小有造诣,因此,课余时间,明目张胆地利用自己的特长,大显身手,先是撰词譬如:
风吹云卷山更高
月隐星移地自凹
夜深桥直水横流
室内灯黄人依旧
眼前佳影静中娇
背后才子叹逍遥
后自谱曲一首,待课间休息时间,取出浅吟低唱,以传达心声。诸如此类的自我彰显,旨在引起何嘉慧的关注。
周末的一个清晨,晨曦明丽,凉风徐徐。王凌云走出自家饭店门口,准备骑车上学,突然看到何嘉慧正好从此经过。不禁一愣,随后纵身一跃,奋起直追,绝尘而去。
后来,发现他家门口的那条马路,是嘉慧从家里到华中的必经之道。因此,每逢周末上学前,他就会守株待兔,等待何嘉慧的到来。
这一周末,也不例外。他早早起床,洗漱后背起书包,就匆匆忙忙跑下楼。楼下,王母像往常一样,早已为儿子准备好他爱吃的海南粉汤,安放于桌子上。
王凌云临窗而坐,边喝汤边痴痴地望着窗外。不知不觉,便机械地喝光碗里的汤汁,粉条却一根未动。王父虽然忙碌店里的生意,但只要看到儿子出现,他就会分神,默默地关注儿子的一举一动。他纳闷:平时儿子吃东西就跟他做事一样,向来干脆利索。可偏偏逢周末补习这一天,就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他先用手臂碰了碰身边正在劳碌的王氏,接着用眼神和下巴示意她去探个究竟。
王氏心领神会,二话不说,猝然放下手中的活儿,径直走过去,看见儿子正在全神贯注地盯着窗外风景,不由也循着儿子的视线向户外张望。道路上,除了车辆和行人流向不同的方向,此外,无任何新奇的事物。她及时收回视线,问儿子说:“云儿,今天的早餐不合胃口吗?哎呀,你把汤喝完了,干巴巴的怎么吃得下,来,妈给你加点汤去。”
王氏不待分说,便端起碗径自给儿子加汤去了。
王凌云被母亲温和的声音打断了思绪,愣怔了一下,才恍然发现自己光喝汤,忘了吃粉条。还没来得及说不,就看到母亲已把热气氤氲的粉汤又端到了自己面前,贴切地叮嘱道:“有点烫,慢点吃,吃完了好上学。”
说完转身自顾忙活去了。
王凌云连连点头称好。这时,习惯性的抬腕看表,发现刚才走得匆忙,那只黑色的电子表被落在书桌上。想爬上楼去取,又担心自己一转身上楼,就错过了和嘉慧的“偶遇”。因此,毅然放弃上楼取表的打算。继续凭窗远眺。
当看到她的身影出现在街道对面的时候,他不假思索,刻不容缓,立即放下汤匙,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出门口,摆出轻松自然的姿态,旁若无人地推起单车,再次洋装偶遇何嘉慧。
一个周末放学后,王凌云心血来潮,邀约梁壮志一起驱车到母瑞山一游。回家后,雅兴大发,搦管挥斥方遒,撰观后感一篇,以便届时投稿于学校广播站,公布于众。
想不到,下笔如有神助,不时,一篇标题为《走进大自然》的记叙文便洋洋洒洒跃于纸上。经精提细炼,反复修改后,默诵一遍,顿觉酣畅淋漓,而且直叫人心旷神怡。想自己当播音员这么长时间以来,第一次决定当众朗诵自己的作品,激动不已。
雅兴未尽之时,想起何嘉慧第一次冲自己莞尔一笑,记忆犹新。霎时萌生给其写情书的冲动。以进一步阐明自己的一片真情实意。
提笔时,想起读初一时的逸事:第一次给长相漂亮,成绩又好的学姐写情书,第二天收到其回信,警告说:“汝小小年纪,不专心学习,尽做些歪风斜气之事,如有下次,定告知汝老师,望好自为知”,吓得自己不敢再越雷池半步。如今回忆往昔,只觉得幼稚。
这次思想上显然比以往成熟许多。但拿笔构思时,却不由自主步了林雨翔第一次给susan写情书遇到“三重水复疑无路”的后尘,不知所措。毕竟他所成熟的也只是恋爱观,而不是经验。
其实,情书好比作文,只要中心明确,语句顺畅,皆可成章。但情书又不比作文,因为想让收信人过目不忘,又能激起其爱慕的涟漪,就不光只是讲究辞藻华丽,言简意赅,还要意境新颖,寓意深刻。所以情书一旦写成如作文一样千篇一律,索然寡味的话,即使没有遭到收信人的嗤笑,也断不会引起对方的注意。
所幸“江朗”才未尽,几经思索后,最终在暮色渐浓时“柳暗花明”。他借鉴林雨翔所倡导第一封情书最好是含蓄不露的诗的观点,又借豪放派诗人苏轼的《水调歌头》,略施手脚,改词套句,一篇《眼前佳人》便跃然纸上:
“红颜几时有,低头看闲书,不知字里行间,窈窕为何义?我欲穿文凿字,又恐深文奥论,才疏不胜研,咬笔思知己。转俊头,睁亮眼,无觅处,不免丧气,却回首,倩影现眉头。人有七情六欲,云晓风吹四季,此事古来存,但愿缘起时,汝予皆相知。”
然而,对一个正义感十足的人而言,用别人的东西,哪怕假以借的名义,这种自欺欺人的行为,难免会心不欢情不畅。况且这词论意脉生硬憋足,诗意也未必盎然;王凌云审视自己内心真实感想后,决定痛改前非——毅然删除《眼前佳人》。另作新篇,兴许会因经验不足,才气不壮而大有碰壁的风险,也心甘情愿。心情通畅了,诗兴自然就翩跹而至。短短一刻钟,心里话便压轴脱颖而出:
未遇见你之前,孤单不在我的界线。
你偶然的出现,撩动我思恋的心弦。
我跳动的心,被你倩影所牵引。
每当凝望你抬起的双眼,
温馨自行涌入我的心田。
你的声音不断萦绕于我耳边,
我的思念时刻勾勒出你的容颜。
王凌云觉得以上篇幅——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恰到好处。倾心默念几遍,愈发觉得妙不可言。最后折好塞进信封。
可是他刚塞进信封,又犹疑地从信封里将之取出。打开再折,折了又打开,一会折成长方形,一会折成正方形,一会又折成三角形,反反复复,来来回回,不料初中学到的几何形在折信上全部派上了用场。但还是觉得不美观。最后还是觉得第一感觉最好,于是,按照最先折的方式封好寄了出去。
信封邮寄出去后,王凌云心里一片莫名的空虚。紧张和焦虑争先恐后地乘空而入。漫漫几天的等待中,他心神恍惚、忐忑不安。晚饭也吃得心不在焉,周身神经皆被调动来关注门口邮箱的动静上。
这一现象被王父王母尽收眼底,以为是儿子受挫的体现,忙不迭关切地询问。不想却被儿子隐约其辞的一句“你们想多了,我没事。”给搪塞了事。
王氏夫妇面面相觑,不知所措,只好作罢。
期间,意外的惊喜倒是有过几回,却是莫大的惊喜被莫大的失望所冲溃:所有信件都来自于笔友,内容也都是一些保持联系增进友谊,云云。这反而增加王凌云急切盼望收到何嘉慧回信的焦虑。
一天晚饭后,王凌云独自闷闷不乐地回自己卧室。王父不放心儿子,想找其谈谈,但又碍于向来和儿子之间没有共同语言,久不沟通便产生一定的隔膜,因此,权衡之下,只好叮嘱王母执行此任务,以便套出个中原因。
王母贯彻她对王父一贯马首是瞻的风格,果真找凌云谈了一回。莫不是一些看似关心却无关痛痒的废话。凌云心乱,听不见去,索性说自己累了,想早点休息。王母无奈只好悻悻而归,向王父喟叹自己和儿子的交流远远不如与客人那样运用自如。
王凌云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当局者迷,只是一味为自己的妙手偶得而沾沾自喜,却疏忽了内容的另一个基本点——他只说出了自己的一片痴心,却尚未提及何嘉慧对自己有何看法。
王凌云的疏忽恰好被何嘉何慧捕捉到了。
何嘉慧万万没想到会收到王凌云的信件,受宠若惊。她拿着信,读了一遍又一遍,如饮甘露,酣畅淋漓,脸上痴笑一片。待到冷静时,方感到手足无措。毕竟有收信的喜悦就有回信的烦恼。
她在回信或者不回信间举棋不定。若是回信的话,王凌云尚未提问,她何嘉慧又何以回答,不能此地无银三百;若是不回信的话,又显得有失于礼,亵渎了凌云的心意。
实在想不出个好办法,只好硬着头皮,找何碧莲商榷,她认为碧莲博闻强记,一定能行,事情证明,碧莲的见闻也只局限于书本而已。不过,书乃神奇之物,只要你涉猎到一定的知识,即便未曾经历过,也会略见一斑:碧莲让嘉慧往信封里塞上一张空白信纸,寄出给凌云。
下一章:选择 (十三) 相见欢
(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