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今年九周岁了,记得他从七岁开始就自我意识越来越强,有点小大人的样子,但也暴露一系列的问题:首先顶撞大人,尤其是他奶奶,做事总是丢三落四,吃饭时桌面会落下许多饭粒,作业一而再再而三拖延,作为母亲的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一旦发生往往就紧跟着一阵暴风雨一样的批评,有时甚至一顿痛骂,偶尔会委屈抽泣一下。
我又会大声嚷着“哭什么哭!有什么好哭的!”但我从没有想过:为什么从早到晚总是不停地批评?为什么常常会对同样的问题进行批评?难道就是因为孩子不听话?不懂事?毛病太多?
去年春节期间,一个外地从事幼儿教育的闺蜜,因为他父亲脑梗住院她过来照顾,那段日子她就经常在我家和医院来回奔波。
有一天,闺蜜照例回我家冲凉换洗衣服,她进去后看见我儿子正在吃饭,他面前饭桌上又掉了很多饭粒,而我又忍不住教训他:“唉!你是怎么搞的,天天掉那么多!”边斥责边用手愤愤地打扫桌上的饭粒,而我儿子紧紧地抿着嘴唇,眼里还默默地含着泪,艰难地吞着饭菜。
我闺蜜好奇地上前看了看,于是拉着我到房间小声对我说:“你别着急,我和他说说。”
我很高兴地说道:“对,你是搞教育的,那你和她说说。”
她说:“浩浩啊,吃饭呢?”
小家伙似乎还在不愉快中,闷闷地应声说:“嗯!”
闺蜜拿来一张小凳坐在他身边说道:“噢!浩浩这么小用起筷子有模有样啊,什么时候学会用筷子吃饭啊?”
小家伙仿佛一下来了精神,便转过头来看看闺蜜咧嘴一笑。
闺蜜接着又问道:“对了,你教教我,我这么大个人用筷子还不规范,觉得很不好意思。”
小家伙赶紧坐正了一下身体,快速地用稚嫩的手指示范着如何使用筷子。
闺蜜一看那动作的确规范和熟练,接着又问道:“噢,那你面前的饭粒什么时候从碗里跳出来的?”
她故意拖长了声音,还未等把话全部说完,小家伙快速地用手把饭桌上的饭粒赶忙扫掉了。
闺蜜赞许地点点头讲:“浩浩,我想你一定可以用你手上的筷子把饭粒尽量留在碗里或送进嘴巴!是吗?”
小家伙用力地点了点头,又咧嘴一笑。
闺密轻轻拍着他的头说:“好极了!你慢慢来吧,妈的话你不要不开心啊!”没有三分钟,小家伙的表现判若两人。
我惊讶地说道:“天啊!这小子怎么这么听你的话?”她对我说:“骂并不是最好的办法啊!鼓励比批评效果好得多啊。”
自从那次闺蜜给我上了生动一课后,以后一旦孩子出现顶撞、丢三落四和拖延症的时候,我不再是情绪激动,脸色发青,眼睛发直,而是做几个深呼吸,转身离开或选择沉默,不说也不骂更别说狂风暴雨了。
刚开始,儿子很不习惯,他似乎在等我开骂完,因为我骂完他心里也痛快了,也平衡了。
而我后来和儿子聊天时才知道,当我大费口舌的时候,他大多时间都在心里算计的是:“现在是骂到一半了!花了多少时间?”偶尔还会自己安慰一下自己“再忍耐一下,就快骂完了!
后来的事实证明,沉默有时比批评更有效。待双方心平气和时,我再动之于情,晓之于理,让儿子心服口服。顶撞大人的现象越来越少。
很多时候,孩子出现问题后,家长只对现象进行简单的批评,并没有采取实际有效的解决办法。
在面对我儿子的作业拖延问题。刚开始我经常是一边催促,一边数落,而孩子却把这当作背景噪音。根本没有起到该有的作用。因为他很清楚一点,慢慢做,十二点做不完,一点总可以做完吧。
后来我转变方法,首先在他做作业之前和他约定:今天家里十点准时关灯,到时全家人都上床睡觉。
第一天,由于他以为我们是说说而己,在十点钟时,他还有一张数学试卷没做,只好先求后闹,最终我们死守约定绝不开灯。
第二天,他因为没有按时完成作业受到老师惩罚。之后他在老师的引导下,我们坚持监督一个多月,他的作业拖延问题迎刃而解。
让我举个成功的案例来说明吧。我有个同事的儿子,正读初二,是个阳光男孩,但很爱玩电脑游戏,经常逃课,为此影响功课,同事心里非常着急,但没有表现在语言和行动上。他首先进行说理。
由于他知道自己的儿子自制力比较差,对后果预见不足,所以在有可能的时候就想跑出去玩游戏。当出现这种情况后,他非常耐心地向自己的儿说明这样做的后果,还表达了对孩子的信任和期望。重要的是要孩子明白这样的做法有什么不当之处!并没有大发雷霆,甚至动辄打骂!
我相信约翰·洛克曾说过的“说理是对待儿童的真正办法”就是这个意思吧。
当然,孩子的自制力不是几次说理就能变好起来,如果他重犯一定要有君子约定。
这时同事就马上严厉地告诉他这样做是不行的。鉴于他再一次出现了这样的错误,就要和孩子约定一个方案,并要求孩子作保证,并表示如果再犯,他将接受什么样的惩罚。当然是双方都可以接受的办法。
在这里我要特别说明的是,孩子要比大人更讲“义气”的。在这样的信任和尊重下,孩子很难再犯,即使想玩,事先也会与家长打招呼的。
如果孩子再犯一定要惩罚。这时家长最好选择保持沉默,并让他明白你已经知道发生的一切,告诉他你保留采取惩罚的权利,但现在还不打算实施。或是根据约定,让孩子践诺,接受惩罚,并再次让他说出如果再犯,他该怎么办!
通过以上的做法,同事的儿子不好意思再逃学去玩游戏!当然,他与他的父母也做了协商,就是每周在固定的时间容许他玩游戏,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情况也有过反复,但过了不久,就连规定时间内的游戏也玩的少了。
其实,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孩子的错误更多是由于家长教化不当造成的。因为错误和失败,孩子已经受到了惩罚,已经感受到痛苦了。如果做家长的不找自己的原因,怎么还好意思向孩子发火?所以出了问题后,家长的反应和表现非常重要,如果更多的是主观愿望的责备,情绪失控、生气和打骂,那是很失礼和无能的,是缺乏风度、缺乏理解、缺乏信任、缺乏教育能力的表现,这样的做法只会让孩子看不起。
所以我觉得所谓的批评应该以对话和交流为主,但更偏重于对错误的思想和行动的思考和检查,为了解决问题和避免错误再次发生,因此,批评也是一场有约定和要求的对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