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当年,晋文公重耳四处逃难到了楚国。楚成王很爱惜他,知道他终非池中之物,美女金银地送了不少,想交结他。重耳临走时,成王设宴,席间问:我对你够哥儿们儿意思吧,以后你拿啥报答我呢?重耳说答:如果日后有一天你我阵前相见,我退避三舍以为谢。
这话牛得很,现在成语“退避三舍”已经变成“躲远远的不出头”的意思了,其实,重耳原意是:我重耳迟早中原称霸,那时,肯定要替周天子出气收拾你这不服管的齐天大圣,所以晋楚之战在所难免,你今天对我再好,我也不能因私废公,但君子有恩不报不免为天下耻笑,所以我能做的,就是与你对决时,先后退九十里(三舍),给你一个面子,然后该咋打还得咋打。
为了这句退避三舍,楚成王的手下眼都红了,纷纷拔剑要杀了这个白眼狼,但被成王阻止,成王认为重耳这话说得不卑不亢有礼有节,杀了他,只能污损自己的一世英名。
五十多年以后,晋国又出来一位“退避三舍”型人物。这个人就是荀首的儿子荀罃。
看官或还记得发生在公元前597年的晋楚邲战吧忘了的戳这里复习一下,那时,荀首为下军帅,看出中军帅荀林父的领导才能有问题,也看出愤青先縠作死的征兆,但,做为下军帅,他也无力扭转乾坤,只能尽力杀敌,最后连儿子荀罃也没保住,被楚军俘虏了。
————简书佐撰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到了鲁成公三年(公元前588年),荀首成为中军佐,地位紧次于中军帅郤克,而荀罃在楚国已经当了十年的阶下囚。
这年,晋国提出用晋楚之战中被俘的楚公子穀臣和美女夏姬的第N任老公连尹襄老的尸首换回荀罃美女八卦戳这里,楚共王觉得这买卖划算,就应下了。
临送荀罃回家,楚共王摆酒菜设宴,问:你不怨我吧。
荀罃答:两国交战,我没本事当了俘虏,怨得着谁?
又问:那你感激我不?
荀罃答:当年打仗是各保社稷,如此合好是为了百姓平安,各自遣返俘虏不过是两国结交的一种方式,有啥好谢的?
楚共王碰了一鼻子一脸的灰,还不死心,接着问:总得有点儿啥来报答我吧。
荀罃说:我又没受恩,又没结怨,想不通有啥要报答的。
楚共王也够顽强执着的:哪怕临别赠言呢,你总得说点儿啥再走吧。
荀罃说:此番我回去,如果晋侯觉得我丢了他的脸,杀了我,我就算死而不朽了;如果晋侯放了我,我回家被我爹在家祠里宰了,也算死而不朽了;如果我爹也饶我不死,我是我爹的长子,理当继承荀氏宗族,自然也会在晋国参与政治,那时,率领兵士整肃边境,如果与您的军队相遇,必然拼死一战,尽到做臣下的职责,这就是报答君王您了。
楚共王长叹一声:晋国是没法惦记了。
退避三舍
下集预告:晋国地震了
网友评论
大众对于字面意思的理解,终究占据了上风,不如从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