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佳的沟通模式——讲故事

作者: 通达晓宇 | 来源:发表于2018-08-02 21:07 被阅读9次

    战国时期,赵惠王看燕国不顺眼很久了,终于抓住了一个机会准备收拾一下燕国。苏秦的族弟苏代前来劝说赵王:我这次经过易水的时候,看见一个河蚌张着壳在做日光浴,有一只嘴和脚一样长的鹬鸟去啄蚌壳的肉,吓得河蚌连忙把壳合上,紧紧的钳住鹬鸟的嘴。

    鹬鸟表示到嘴的晚餐决不能轻易放手,于是发着含糊不清的声音对蚌壳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会死。蚌壳也发着含糊不清的声音回应说:今天不放开你,明天不放开你,你就会死。谁也不肯妥协,后来被渔民发现,一起被抓走了。

    接着苏代对赵王说:现在赵王要打燕国,日子久了,双方会僵持不下,我担心强大的秦国成为鹬蚌相争中渔夫的角色,所以希望大王仔细的考虑一番。

    这个故事如此经典,以至于被许多人反复提起。几乎每个人都是听着各种各样的故事长大的,故事给我们童年带来了许多的欢乐,一提到故事大家本能的会侧耳倾听。如果沟通从一开始,对方压根就不想听你说什么,心门紧闭,就像一个撒谎被大人训斥,低下头眼睛四处游荡寻找白蚂蚁的孩子一样,这样的沟通多属无效沟通。

    米尔顿作为短程催眠治疗大师,非常善于讲隐喻故事。他对一个观点非常负面,经常关注消极事物的女士说:当你看一座花园的时候,你可以选择看花,也可以选择去看杂草。暗示对方是有选择权的,完全有能力让自己变得开心起来,米尔顿非常善于让别人发现自身拥有的潜能。

    平常劝人向善的文章,例如王凤仪的《化性谈》和《太上感应篇》,通篇讲的是道理。就不如《了凡四训》和《俞净意公遇灶神记》更能深入人心。一个命运被算死的人,是如何改变自己的命运?一个经常做好事的人,为什么没有好的结果?是命运的不公还是老天的不作为?敬请读阅以上文章。

    故事的代入感非常强,当一个人听到有趣的故事时,很容易进入作者设定的情境中,通俗来说就是被催眠了。听众已经忘记了自身所处的环境,与故事中的人物同悲同喜。即使明知道是作者虚构出来的人物,也因为我们注入的情感,使得故事中的角色在我们的头脑中的形象鲜活了起来。

    伴侣之间就可以借着故事说自己想说的话:还记得我们第一次见面时的场景么(代入过去的情境中)?那个时你一点都不讨人喜欢,接着发现了你的一些优点(陈述某段共同经历事情的细节),最后我发现爱上了你。

    如果直接说出我爱你,对方可能看着电视,头都不回的说:嗯,我也爱你。东方人受儒家文化影响比较深,很难开口表露情感,会觉得比较难为情,所以借着故事说出自己想说的话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式。因为即使最终对方没反应也无所谓,我只是讲一个故事嘛。

    如果父母希望孩子多回家看看,也可以讲一个故事。打电话的时候就可以说,今天我在菜市场买菜的时候遇到了一件奇怪的事情,你猜怎么着?有一只鸟被贴价1万元人民币,周围人问老板这只鸟有什么特别之处么?老板回答说:这只鸟一看见父子相聚的场景,就会边留眼泪边说:常回家看看…

    不是一个精彩的故事,但却把想说的话借着故事说了出来,会让听故事的人印象非常深刻。在路边看见卖鸟的时候,脑中就会回响起常回家看看这句话。

    尊重每个人的自由意志,让人们自发的进行改变,这是天才催眠大师米尔顿的特点。讲道理就意味着你要按照我的世界观行事,我要控制你。讲故事意味着仅仅是描述一种情境,以及可能发生的事情,选择权还是在你身上。

    万能的开场白通常是:你让我想起来一个故事,或者是你听过XXXX的故事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绝佳的沟通模式——讲故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ttev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