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认知科学探索与创新
海底两万里—探索心理学(1—6)结构篇

海底两万里—探索心理学(1—6)结构篇

作者: WildSaturday | 来源:发表于2020-03-06 23:42 被阅读0次

    跟着菲利普•津巴多探索心理学一直是一个迷人有趣的过程。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科学。正因为人类行为的复杂性和心理过程的隐秘性,引起我极大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作为人类,我们对于自身知道越少,我们对于未知事物越是充满了好奇和兴趣。

    Psychology

    Episode 1:

    1. 大脑、思维和行为之间有什么关系?

    分析行为的有效工具:A. 内部因素(dispostional factors): 基因,人格特质(气质),态度,心理状态。B. 外部因素(situational factors): 他人的行为,感官刺激,奖励

    微观层面:借助脑电波P300研究最微小、最精细的行为,从而认识思维(情绪和认知)与大脑的关系。

    中观层面(分子层面):肢体语言。在服务业中肢体语言有着巨大的影响。

    宏观层面(摩尔层面):当人置身于复杂的环境,心理学家研究人的行为与反应,此时需要考虑个体文化背景和社会经验。研究对象包括暴力行为、吸引力、工人的积极性和生产率、医生和病人的相互作用和歧视的根源。

    2. 我们如何评估社会群体,比如现在疫情中的医护人员、消防队员、基层工作人员。(微观和宏观都可以研究)

    Episode 2:

    1.采用哪些方法研究人性?

    调查放法包括访谈、调查、问卷、实验和心理测试。比如用量表测试职业倦怠。现实生活也是一种实验。

    对照实验:在实验室里严格控制条件或在实地进行观察(狒狒的群体行为对其健康的影响)

    科学理性的精神是区分事实与假设/观点,因此我们经常会说这不是真的吧?当不加区分的接受观念已经形成主观事实,这会极大的影响着我们如何看待这个世界,如何处理我们的日常事务。

    2. 什么是安慰剂效应?

    心理治疗和对宗教政治灵媒的狂热很大程度是安慰剂效应。安慰剂效应从侧面告诉我们一个现象的产生往往伴随着多个因素,其中有因果关系、相关关系或不相关关系。人们往往把两个事物之间看做是因果关系。

    3. 我们能相信测谎仪吗?

    Episode 3: Behaving Brain

    神经科学家致力于研究大脑的生理构造和行为之间的关系。

    人身上有各种各样的神经元,事实上神经元之间的化学反应(神经递质)影响人类的行为。这其中下丘脑和甲状腺产生的多种激素对人的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可以形象的说人体就是一个大型化学反应场。激素对于我们来说如此重要。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药物可以治疗老年痴呆和失眠等症状。

    Episode 4: Responsive Brain

    1. 为什么经常受抚摸的婴儿比缺少接触的婴儿长的快?

    触摸行为在人类活动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在人类初期,婴儿就有被抚摸的需要。母亲的抚摸在婴儿的自然成长和发展中是不可或缺。这证实了缺少关爱和情感剥夺的孩子不仅会使他们的成长速度低于正常人(下丘脑不能产生生长激素),也会使他们产生交往障碍。但是这并不是说现象不可逆转,后期的关爱支持可以减轻这种症状。

    处于丰富且充满刺激的环境里的人比处于平和贫乏的环境里的人学习能力更强,其大脑的结构和组织变得更多更复杂。大脑发育的更大,皮层更厚,神经递质更多,神经元分支更多。这启发我们不断将自己置于丰富多刺激的环境,可以极大的促进自己能力的发展。

    压力和糖皮质激素对人的影响对于现代人有巨大对的启发。压力之下人的大脑会释放更多的糖皮质激素,一方面使人更好的应对挑战,另一方面糖皮质激素会杀死大脑细胞,尤其是掌控记忆的海马体神经元,极大的降低大脑信息处理能力,学习和记忆能力严重下降。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在面对难度大的任务时应保持中等学习动机,在考试时不要紧张否则会大脑一片空白。因此智力差异很可能与抗压能力有关,学会抗压也是现代人的必备你能去。

    2. 狒狒头领为什么比同族的下等狒狒更健康?

    狒狒在群体中的地位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身体状态和运作的方式。通常来说狒狒头领更具活力,因为他有更多的生活选择,比如丰富的社会交往对他的身体有好处。

    3. 失去和赢得领土的热带鱼如何调节自己的颜色和大小?

    第二个和第三个问题都在表明社会信息可以转换成生理变化机制,这有助于我们理解正常与非正常。

    大脑是动态的,它可以控制人的行为,也可以对环境产生反应。

    Episode 5:

    1. 当我们出生的时候,我们对这个世界了解多少?

    两大争论:法国卢梭与生俱来的能力VS英国洛克的“白板说”,遗传与环境对我们的影响。

    2.我们能学会摆脱羞怯吗?

    气质学说:天生而无好坏,呈现出胆大和羞怯。因此七岁看老并不一定对,生来害羞并不会决定一生害羞。后天的经验可以使人变得活泼,也可能使人变得害羞。个性尽管有先天的生理基础,但仍可以被后天的学习、训练和经验所改变。

    Steven Suomi在对猴子的研究中发现遗产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个体是否害羞。在生命之初,害羞的猴子会呆在母亲身边寻求保护,大胆的猴子会离开母亲到外面探索。但是如果母亲能给予更多的支持,害羞的猴子就会有良好的外向行为,乐于与同伴交往,甚至会成为团体中的领袖。如果移除这个支持,猴子又会变得害羞内向。

    3.2岁以内孩子的发展阶段是什么样的?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重要人物是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

    贯穿婴儿早期的认知发展方式是习惯化VS去习惯化;三个月半的孩子已有客体永恒性的意识;八个月的孩子已经有深度知觉和恐惧认识(视崖实验);两岁半是认知发展的黄金时期,主要掌握符号系统。

    Episode 6: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development 语言习得与发展

    1. 我们如何学会语言的?是天生的还是后天模仿得到的?

    语言的本质是人类互动。由内在论和模仿论可以得出社会互动和模范必不可少。

    内在论:美国语言学家Noam Chomsky 提出人类有语言习得系统(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但是社会互动是激发语言习得系统的关键。

    孩子的语言发展阶段:1. 哭 2. 发出类似音节的声音Babling 3. 一个字阶段4. 两个字阶段 5. 电报语言阶段(没有语法概念)6. 学会语法和句法(四至五岁)。其中父母的某种语调(Melody)会对婴儿产生刺激,婴儿可以借助音调识别。

    2. 我们如何学会沟通交流?

    在心理语言学家看来,有效交流包括三个必要条件:1.双方交流的意愿 2. 默认谈话交互的规则3. 达成共识,结束谈话

    语言是形成人性的重要基础,因为语言的本质是社会互动。

    探索心理学实际上有26集,而网络上只呈现了6集。但正是这6集拓宽了我的视野,让我对心理学爱不释手、欲罢不能。这6集的学习说不定让我的大脑构造变得更复杂。下次敬请期待探索心理学的应用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海底两万里—探索心理学(1—6)结构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tuor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