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马拉拉》读后感

作者: 半夏四月 | 来源:发表于2018-04-19 17:12 被阅读11次
    《我是马拉拉》读后感

    高中的时候,在一堂语文课上听到老师提到了“马拉拉”这个名字,当时在讲男女歧视依旧严重,像印度的不成文规定:女生在夜晚之后不能私自出门……很开心遇到了这本书,当她出现在我的书架上的时候,我就止不住地想要研读。封面是马拉拉的真人图,那像一个三十岁的阿姨,可当我看完这本书的时候,发现她只有二十岁,仅仅比我们大一岁。这样的女孩为什么会经历枪杀呢?

    她居住的斯瓦特是一个美丽宁静的山庄,父亲办了一个胡沙儿学校,胡沙儿也是她的弟弟,在巴基斯坦男女歧视尤为严重,书中说:“一个男孩的诞生可是一件大喜事,大家会鸣枪庆贺,往婴儿摇蓝里堆满礼物,可男婴的名字会进入族谱。可是,如果生了女孩,没有人会赶来祝贺这对父母,而身边的妇女们都会为母亲感到惋惜。”没有文明的过度,就是如此的不可理喻,没有道理可言。发生地震之后,一个像模像样的广播说出了这样的话:“别再听音乐了,别再去看电影,别去跳舞,停止吧,不然真主会发怒,用另一场地震来惩罚我们。”马拉拉从来不用丝巾遮住脸,因为她说“那是我的标志”。当她问父亲为什么自己国家的妇女会遭受如此不公平的待遇的时候,父亲讲了另一个凄惨的故事“阿富汗的父女被一个叫塔利班的阻止控制着。在那里,女子学校被烧成了灰烬,所有女性都被迫穿上罩袍,从头裹到脚,只留一条细缝 。……女人不能高声大笑,不能涂指甲油,出门如果没有一位男性家人陪伴,就会遭到殴打,或者扔进牢房。”看到这的时候,我的心里最好笑的,如果我生活在那个组织的控制之下,仅仅是笑,不到半天也会皮开肉绽的。这个社会永远有你想不到的事每时每刻都在发生。

    缺乏知识,还禁止女性学习。马拉拉站出来了,她有一位优秀的父亲,鼓励她追逐自己的梦想——成为一名政治家,这样就不用在发声的时候,到处求人。就像她躺在医院的时候,国家的某个领导去看望她,并且说是因为塔利班的多次警告她没有听从,并且愿意承担所有的医疗费用,并且要求马拉拉“给国家一个微笑”,我看,面对自己国家的这种局势,一个领导人怎么可以提出这样的要求,吃饭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国民还生活在恐慌之中,就像马拉拉走在马路上,背后传来一个声音“我要杀了你”,快步走回家,锁上门,投过门缝知道那人在讲电话。父亲在一旁不说话,沉默就是最强音,政府的空话什么时候可以停止!她还有一位智慧的母亲,在其他妇女劝说马拉拉不带头巾是不对的,母亲选择尊重她的思想和自由。她是马拉拉投身于这样的事业的最大支持。

    马拉拉决定挺身而出为女性的权利而战的时候,就已经把生死置之度外。公然和塔利班的人作对,是愤怒的驱使,她并不害怕他们的恐吓信,也不害怕各种骚扰电话。尽管她只有十岁,她的思想与行动力远远地超过了一个成年人。在恐慌阶段,她为每一天教室越来越少的学生感到痛心,她明白也能理解,但是她还是希望陪着她的人多一些,就是因为有怨气不敢发声,才让塔利班的人认为自己不可一世,一次又一次地给了敌人伤害的机会。那触目惊心的描述:“一个年轻的男生拦住校车,问:“这是胡沙儿学校的校车吗?”确定之后,另外一个年轻人从后门打开,问:“谁是马拉拉?”然后就是三声枪声……”马拉拉被送往医院,医生说,能活下来真是一个奇迹!子弹穿过太阳穴,靠近左眼,然后往下约18英寸,射向左肩,然后嵌在那里。“本来,子弹有可能射穿眼珠,或者射进脑袋的。”被射中的三个女孩,都活了下来,这说明什么,“真理永远勇往直前!”

    自后,她的事迹在各国传播开来,越来越多正义的声音说话了,开始支持,开始重拾勇气。一个女孩的一个和平的受教育的梦渐渐不只是梦,她的付出堪称无价,是里程碑的事迹。但是,马拉拉不想要被标榜成为一个名人,她只是一个喜欢学习的好学生,是一个懂事的女儿,是两个弟弟的大姐姐,然而更多的人关注的是她的枪杀,因为好奇。14岁,是斯瓦特的成年人的标志。正好在她成年的时候,获得了巴基斯坦首届国家青年奖,她的勇气和理念受到认可。16岁的时候,马拉拉应邀去联合国发表演讲,这个女孩,把知识当做武器,为了和平,挺身而出。

    “今天是每一个女人、每一个男孩以及每一个女孩为他们的权利而呐喊的日子。……

    因为我站在了这里……茫茫人海中的一个女孩。

    ……

    ……

    我扬起我的声音,不是我自己想叫喊而是为了那些无声的声音也能被听见

    ……

    ……

    一个孩子,一位老师,一支笔,一本书,足以改变这个世界。”

    一个人的力量如此强大,而她还只是一个女孩。我们能否从中学会什么,又会改变多少。道理永远不限于听听而已,有了行动才有说话的底气。

    高二看完《撒哈拉的故事》,很不理解最后的一篇文章,一群人将一个漂亮的女生和她的男朋友分开,并且为首的当场击毙了男朋友,那个首领曾经被那个女生拒绝过,他将女生的衣服撕坏,还大声地说:“这女生就在这儿啊,想干啥就去干”,没想到一群不知廉耻的人,简直是禽兽不如!当这样的一幕出现的时候,我想到的是,鲁迅先生说的一句话“中国人喜欢看热闹”,我可以感受到自己的撕心裂肺,尤其是看到真实的一幕,三毛的心该有多刺痛。

    就像书的背面写着:

    “我不悲伤,也不害怕

    我只是在想:我的长相并不重要。

    我还活着,我为次心存感激。”

    这本书是不一样的震撼,我明白了真正的勇敢,如痴的爱书,还有善良的马拉拉。

    2018年4月19日

    自习室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是马拉拉》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uawk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