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读祁小春先生《山阴道上》,是研究王羲之的札记和论文。研究中的问题,很多证据不足,祁先生不罢休,于是做出很多推测,这些推测有根据、有意思、有意义,有看头。
他推测,《丧乱帖》也许是一件底稿;上海书画出版社《王羲之传本墨迹选》中启功先生所谓的“脱墨”,大约是因相机镜头污垢或多次翻拍造成的清晰度不佳;兰亭雅集“无丝竹管弦之盛”或许是处于战争状态下王羲之出于注意影响保持低调的考虑;晋人尺牍首行字迹偏大可能是为了醒目显眼;王羲之尺牍中频发“奈何”,或许不是因为其“哀乐过人”,而是遵守告哀吊答书的程式,用了套语;《晋书·王羲之传》中“许迈”或为“许询”之误属;东晋墓志的撰文和写刻之事,可能因从事者的地位、阶层、职业等的不同而分工明确,彼此并不能互代兼为;王羲之入庾亮幕府或许是当“人质”的。追踪《兰亭序》真迹的文献记载,从《新五代史》、《旧五代史》、《南唐书》到送郑文宝《江南余载》、《南唐旧事》、元郑杓《衍极》,传说附会色彩越来越浓,遂停步前进,还历史以茫然,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可知为可知,不可知为不可知,这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有些研究者,喜欢在研究止步的时候凭借感情飞升,他们应该在头上准备一盆凉水的。
《<兰亭序>的“揽”字与六朝士族的避讳》、《关于王羲之尺牍中的单、复书问题》等论文,重视对前人文化成果的利用、吸收、发挥,注意利用敦煌史料或他人未注意的史料,读来很受益。不由感叹:这书买得真值。
书中有些讹误,列举如下:
1、第139页:张金虎在其著《魏晋南北朝禁卫武官制度研究》中于此有详考。按:张金虎,应为“张金龙”。
2、第151页、第165页:《太平御览》三六二引何法盛《晋中兴书》:咸和二年,当征苏峻。司徒导欲出王舒为外援,及更拜为抚军将军会稽内史,秩中三千石。按:中三千石,古官制中无此秩,应从《晋书》,为“中二千石”。当然,这是《太平御览》的错,祁先生不过未加指出罢了,
3、第164页:今日诸僧,可谓虔虔。按:“僧”下应和“虔虔”下一样加横线。
4、第205页:吴丽娱所著《唐礼摭礼——中古书仪研究》(下称“摭礼”)。按:摭礼,应为“摭遗”。且本页下文已省称吴书为“《摭遗》”,但第218页又误为“《摭礼》”。
5、第220页:同卷五十七崔挺传:“挺三世同居,门有礼让。始挺与弟振同居,振亡之后,孝芬等承奉叔母李氏,若事所生。旦夕温清,出入启觐”,皆此之类。按:此引《魏书》,不过“始挺与弟振同居,振亡之后”并非原文,只是檃栝,传文中“挺三世同居,门有礼让”和“孝芬等承奉叔母李氏,若事所生。旦夕温清,出入启觐”两句之间还有几千字。所以这一段的标点大概应该是:
同卷五十七崔挺传:“挺三世同居,门有礼让。”始挺与弟振同居,振亡之后,“孝芬等承奉叔母李氏,若事所生。旦夕温清,出入启觐”,皆此之类。
另,祁先生此书用古文,所以“旦夕温清”的“清”作“凊”就比较准确了。
(祁小春:《山阴道上:王羲之研究丛札》,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9年版,2013年第2次印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