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个人理解来看,一个人本身就像一个产品,就自己而言,学生和家长是用户,绘画的观者是用户。能用自己的系统能力为用户提供什么样的服务?给用户什么样的确定感?用户对我这个产品的体验是怎样的?很多问题都可以从产品思维框架上找到对应点。
今天主要对系统能力的底层能力——同理心做一次复盘:
同理心这一概念放在了《梁宁▪产品思维30讲》的开篇,一名合格的产品经理应该具备的最基本能力就是“同理心”,同理心究竟是什么?
所谓同理心,是把自己和他人换位,用他人的视角去理解他人的处境。通过这种换位思维的能力,一个人就能够让自己感到他人的感觉和感情。
Dr.魏在《Dr.魏的家庭教育宝典》专栏里分享了他亲身经历的一个小故事:“我上个月出差,坐高铁。在我旁边,有个不到一岁的小宝宝。刚开始他玩一会、睡一会儿,挺好的。可是,一两个小时后,不知道为什么,他开始放声大哭。
这时,过道那边有一个三四岁的小姑娘跑过来,我以为小姑娘是嫌小宝宝吵。没想到她奶声奶气地对小宝宝的妈妈说:“他哭的好伤心。他饿了,你给他喂奶把。”这句话把旁边的人都都笑了,车厢里的人夸小姑娘懂事,是个“暖”宝宝。我对小姑娘的家人说,那你家孩子同理心真强。”
有同理心的孩子能感知、理解别人的情绪,做出恰当的反应。
拥有同理心的关键是能感受到他人的感觉和感情,也就是能感受到他人的情绪,如果把你想象成一部手机,情绪就是底层的操作系统,有的人是iOS,有的人是安卓,大家版本号还不太一样。
人类所具有的基本生物性情绪有几种,分别是什么?
梁宁在专栏里提到生物性情绪一共有四种,分别是:愉悦、不爽、愤怒、恐惧。
要想理解“愉悦”,先要重点理解“满足”这个词,什么叫愉悦?愉悦就是被满足。拿我自己举例,如果这一天休息很好,精神状态很棒,事先设定的阅读输入得以保障,那就会感到很愉悦。
那什么是“爽感”?一种绷了很久的需求,突然间被满足了,这种感觉叫“爽”。还是举生活中的一个例子,如果一个模糊的想法在脑中徘徊了一两周,忽然有一瞬间找到表达出来的方法,并用绘画表达了出来,这种感觉叫“爽”。
与“爽”和“满足”对应起来的两个词就是“不爽”和“不被满足”
满足就愉悦,不满足就不爽。冬天有段时间连续一段时间没有跑步,就会明显感到烦躁、不开心、精神不透亮,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绪也都是因为心里面许多预期没有达到满足,许多事先计划因此搁置而导致的。
发现你天分的密码
理解了以上三个词的含义,从客观的角度观察自己,发现“满足”、“愉悦”和“不爽”这三个词确实让我对自己有了更深的了解。
比如说学习英语这件事,为什么有人会觉得无比痛苦,而有人会觉得愉悦?难道喜欢英语真的是“没罪找罪受”?客观的思考一下就能明白,喜欢做这件事并感到愉悦,一定是这个人某些方面预期在“英语学习”上得到满足。这种满足可以是来自外部世界赞美、表扬,也有可能是因为自己从学习中体会到语言的美感,又或者是克服层层困难的成就感。
你不厌其烦的地方,就是你的天分所在。你会对某些东西感到愉悦,这个东西给你满足感,你可以一直花时间在这里,不厌其烦。
时间久了,其实你就会与众不同。
不知道自己想要表达什么,想要表达的东西有些模糊但没法具体呈现出来,又或者知道表达什么,但没找到表达内容的结构和具体形式,这些都会让我感到不舒服,不爽。所以才想要更多的输入和积累,减少这些“不满足”感。
所以,你吸收谁的营养,你就变成谁。
你靠什么满足你,你就会成为它的样子。
什么东西持续满足你,什么东西让你不爽,这就是命运。
网友评论